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3篇
  免费   254篇
公路运输   1032篇
综合类   1152篇
水路运输   863篇
铁路运输   663篇
综合运输   8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9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尹力  史玲娜  刘贞毅  张龙 《隧道建设》2019,39(8):1270-1276
针对公路隧道照明安全与节能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低交通量下“无车照明”的能耗浪费现象,采用微波车检实时探测交通流技术,提出一种在低交通量下实施“车来灯亮、车走灯暗”的“与车随行”智能控制技术。根据安全视距和人眼视觉反应驰豫时间要求,确定该控制技术下“车来灯亮”以及无来车时“车走灯暗”亮度水平和间隔时间规定。由该技术制定的应用方案用于实际工程,不仅可保证隧道照明安全性,更可在现有规范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隧道照明能耗,实现低交通量下实时动态的智慧节能照明控制。根据实际工程照明效果测试,所采用的方案可降低隧道照明年运营费用达72%。该技术对提升隧道照明安全和节能水平,推动隧道提质升级和公路交通绿色低碳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2.
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隧道工程品质亟待提升。从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人民需要3个维度分析开展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行动的时代背景,从8个方面解读其深刻内涵,并详尽阐述公路隧道提质升级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要点。强调应关注的重点区域是隧道洞口、洞身和路面,最需要补齐的短板是通风、照明、消防、逃生疏散、交通安全设施以及智能化管养平台,并提出“设施是基础、安全是根本、养护是关键、管控是核心、预案是保障、品质是追求”,建议大力推进公路隧道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安全、服务协调发展,打造安全、绿色、智能的公路隧道,助力我国由“公路隧道大国”迈向“公路隧道强国”。  相似文献   
143.
144.
论工程索赔     
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索赔问题,从工程索赔与项目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工程索赔的主要项目内容,索赔的过程,索赔的实现等几个反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利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尽量防止和避免工程索赔的发生,做好对承包商的索赔工作。  相似文献   
145.
国内目前针对中小城市公交场站的研究不足,中小城市场站建设缺乏科学指导,场站用地难以得到保障.结合中小城市公交发展特点及场站模式,通过科学的分析计算,确定场站停车坪、建筑用地、场前区及绿化用地规模,探讨与之相符的中小城市公交场站用地指标,对于中小城市场站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6.
在“马尼拉修正案”实施背景下,有些船公司在配备船员时,除了要求船员COC外,还要求大学英语四级(CET4)证书。基于SPSS分析CET4英语水平与船员航海英语应用能力之间的关联性,以探讨CET4证书是否能成为提高船员航海英语应用能力的有力措施,并提出其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7.
148.
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试验段工程为例对岩溶洼地填筑体变形及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夯对岩溶洼地地基土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填筑体的沉降量及边坡位移量;填筑体沉降量随着填筑体厚度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9.
时勇 《北方交通》2013,(1):115-118
针对严寒地区隧道中出现的二衬漏水等情况,采用简单、经济的方法进行处理,既保证衬砌质量不受影响,又可以保证隧道不再漏水而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50.
随着国家与公众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如何对乡村河道进行有效修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现以闵行区浦锦街道为例,在对其水生态现状调研基础上,解析河道污染特征与污染物来源.并基于绿色生态修复的原则提出了在空间上通过生态缓冲区、河道及植物种植的方式构建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思路.进一步根据水体污染特性,制定了底质改良、紫外催化、沉水曝气、底部生物载体、生态浮岛、漂浮草垫、点源净化的内源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对比治理前后河道踏勘与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治理后河道水生态恢复较好、溶解氧浓度大幅提升、总磷得到了有效控制.后期可根据水体溶解氧浓度对曝气调控以促进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