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133篇
综合类   95篇
水路运输   83篇
铁路运输   67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71.
随着民用船舶和水面舰艇种类的丰富,船体总段吊装方式日趋多元化。文章以三种总段吊装方式为例,对多元化的方式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分析对比,为各类船舶总段吊装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2.
The authors previously introduced a semi-empirical formula that enabled fast estimation of the added resistance of ships in head waves, and in this study the formula is further refined for easy use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It includes an alternative ship draft correction coefficient, which better accounts for the wave pressure decay with ship’s draft. In addition, it only uses the speed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ip and wave environment as input, and has been simplified to the extent that it can be readily processed using a pocket calculator. Extensive validations are conducted for different ship types at low to moderate speeds in various typical irregular sea conditions, and encourag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This relevant and topical research li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ecent IMO MEPC.232(65) (2013) EEDI guidelines for estimating the minimum powering of ships in adverse weather conditions, which specify for the use of simple methods in current Level 2 assessment with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373.
拱轴线的新型式--悬索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大跨径或特大跨径等截面拱桥的恒载分布更接近于沿拱轴均匀分布 ,本文推导了拱轴线的新型式—悬索线的拱轴线方程 ,与其它拱轴线型进行了比较 ,并推导了以悬索线为拱轴线的等截面无铰拱桥恒载内力及影响线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74.
Although progress in face recognition is encouraging, the accuracy rate of face recognition remains to be increased. Since the face image quality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face recognition accuracy, the image enhancement methods are popular in face recognition. Most current image enhancement methods aim at improving visual appearance, but cannot improve recognition accuracy remarkably. In this paper, a feature evaluation operator is designed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The operator selects patches with the best quality, and then face image is reconstructed with the selected patche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tested on two different face recognition applications. Accuracy is raised after enhancement, and the result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375.
介绍自动化焊装线工艺规划过程中生产线节拍的设计过程,并重点讲述循环时间的确定、节拍设计和仿真验证等关键步骤的内容和方法.从工业工程的角度出发,概述自动化生产线的节拍优化方法,并结合焊装生产的实际特点,讲解在焊装线规划设计过程中该如何实现节拍优化.最后作为补充,简述自动化焊装线中人工操作工位的节拍设计和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376.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银金属氧化物触点材料的电接触性能,完善触点材料的优选,采用电接触模拟的试验方法对触点材料的退化参数进行分析,设计一种能方便更换动、静触点材料的新型电接触模拟试验系统.通过试验研究获得AgSnO_2、AgCdO、AgNi触点材料在同一负载条件下的接触电阻、静压力和回跳能量退化参数,以及AgSnO_2在不同负载等级下的接触电阻和燃弧能量退化参数.结果表明,电接触模拟方法得出的数据更加直观与精确,结合实例波形的比较与分析,得出AgCdO的综合电性能最好,AgSnO_2电寿命模拟试验过程中熔焊程度随着负载等级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377.
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 《隧道建设》2019,39(2):261-267
为保证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设计能够满足运行安全的需求,弥补现行规范对地下车库联络道出入口线形指标和位置间距规定的空缺,调研国内已建和在建地下车库联络道现状,以郑东新区CBD副中心区地下道路和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地下道路为设计案例,对比市政和建筑行业规范中地下道路设计方面关键指标的差异,介绍地下车库联络道变速车道和渐变段长度的计算方法,建立地下车库联络道的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标准体系和计算模型。最后得出地下车库联络道线形设计的规范选择依据、地下车库联络道变速车道长度的取值标准、出入口位置的选择方法,并提出单向单洞地下车库联络道相邻出入口间距宜按1~3 min行程长度设置,以满足车行防灾疏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8.
在借鉴国内外先进造波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对造波机控制系统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完成造波机控制硬件系统;根据吸收式造波理论编写控制软件,并进行吸收式与非吸收式造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有效地解决模型试验中的多次反射问题。  相似文献   
379.
阐述了填缝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性能要求,对我国中部地区水泥路面的几个路段的切割缝的伸缩缝进行了实地测量,并考察了填缝材料的使用情况,发现气候差异、材料性能及是否及时对切割缝进行处理等是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各种病害的原因,提出填缝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优良的耐候性和一定的弹性恢复能力和抗嵌入能力。  相似文献   
380.
崔虎威  杨平  周杨  高尚 《船舶力学》2018,22(5):595-602
通过系列箱型梁模型实验,研究了箱型梁在极值循环弯曲载荷下的极限承载性能。分别对四个加筋箱型梁模型进行了循环载荷下的四点纯弯实验,实验分别采取单向及双向循环载荷两种施加方式。在单向循环弯曲实验中,模型的后续循环的极限强度与前一循环的后极限强度阶段的卸载点接近,但塑性变形有明显增加,极限承载能力下降显著;双向循环弯曲中,反向弯矩虽然抵消了部分塑性变形,但箱型梁的极限承载能力仍有明显下降。实验表明,实验加载过程中,箱型梁在承受极值循环载荷初期,其构件崩溃速率较缓,而一旦进入后极限阶段,崩溃速率显著加快;箱型梁在极值循环弯曲载荷下的极限承载性能,即后极限强度性能,相比一次性极限强度值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