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8篇
  免费   293篇
公路运输   960篇
综合类   1051篇
水路运输   950篇
铁路运输   592篇
综合运输   11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1.
本文以极具典型的平川泥石流为例比较全面的分析 了冲淤变动型泥石流的物源问题.根据现场调研及室内岩土分析进行的研究成果显示,川西 南高山深谷地区的大型泥石流沟中的松散土体以中、粗粒段为主,其分布与地形密切相关; 位于泥石流沟中、前部位的松散土体的稳定性最差,是补给泥石流的重要物源;松散土体的 发育主要受控于地质及岩土环境,人类活动只能影响松散土体的稳定性.,The authors discuss roundly source of loose earth fo r impact-deposit debris flow to develop taking pingchuan debris flow,one of the quite typical impact-deposit debris flows in southwest sichuan province,as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in-situ,geotechn ial testing in Lab and theory analysis,all results indicate obviously that moder ate and bulky loose earth in giant debris flow situating in southwest sichuan mo untainous area are main institute,whose tribula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landform s.Loose earth locating in mid-forepart catchment are quite unstable,so often be comes main source of loose earth of debris flow.Formation of loose earth is cont rolled principally by geologic and geotechnical environment while human actions is the secondary factor for loose earth to form.In many times,human actions prov ide loose earth through loose earth stability.,  相似文献   
712.
减速带作为目前最主要的减速设施,在降低车速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同时,仍存在减速不彻底、驾驶员舒适性差等缺点。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主要侧重长陡坡路段的智能升降减速带系统。依据奖“慢”罚“快”的原则,通过对传统减速带结构进行改进,设置不同的高度对应不同速度,再结合雷达测速与液压升降系统,在保证低速驶过车辆平顺性和舒适性的同时,对高速驶过车辆产生更大的颠簸感,迫使其主动减速。通过采集、数据分析、传导到升降的智能化协作,提升减速带对车辆的精准化减速效果。  相似文献   
713.
美国柴油机油发动机台架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日益苛刻的环保要求,世界各国纷纷出台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限制柴油机的排放,这些法规的实施要求对柴油机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而柴油机技术的提高对柴油机油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油品规格总伴随着产生新的评定台架。对美国在用柴油机油的发动机评定台架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我国发动机台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14.
线网指挥中心是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深入发展后的必然选择,是网络运营协调、信息互联互通和应急处置联动的核心机构。在借鉴中国各典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基于苏州轨道交通在运营安全的严峻性、设备制式的多元性、线网结构的复杂性、运行组织的多样性、网络客流的波动性、出行特征的异质性、交通衔接的多重性等方面的运营需求,对线网指挥中心的运营职能进行优化。最后以网络客流分析为例,梳理业务流程并提出优化建议,为网络客流的精细化管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15.
为探究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趋势规律的工程问题,定量研究环境温度和行车振动耦合作用对路基沉降变形所产生的影响。基于青藏铁路沿线590个测点近118个月现场检测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以环境温度、行车振动应力、时间为输入变量,路基沉降值为输出数据,建立路基沉降变形规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回归模型的统计分析,推导出路基沉降变形预测值的分布形式。在既定失效阈值和随机失效阈值情况下,分别给出青藏铁路路基可靠性评价计算方法,并计算出青藏铁路未来50 a行车安全可靠度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显著,路基高度沉降幅值与外界气温、行车振动应力、时间均呈负相关,与实际工况相符。环境温度引发路基冻胀融沉现象,长期动力荷载以及时间作用下的累积变形产生路基沉陷,均对路基可靠性产生削弱作用。工程养护可着眼于适当的增强路基土的冻结能力,发生严重病害时实行列车减速减重。研究成果可为高原地带多年冻土区路基养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16.
拉索是斜拉桥的主要受力构件,在车辆、风等交变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多级变幅疲劳损伤,而经典可靠度方法预测多级变幅时变疲劳可靠度难度大且计算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多级变幅斜拉索时变疲劳可靠度预测方法。基于Miner累积损伤理论,建立同时考虑荷载和材料随机性的变幅疲劳损伤概率演化模型;构建应力幅出现频率指标,解决多级变幅疲劳损伤演化过程中偏微分方程难以确定问题,通过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精确计算多级变幅时变疲劳可靠度,并采用五级变幅材料试验数据和某桥梁斜拉索的模拟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计算效率远高于蒙特卡洛方法;在小概率失效时,其计算精度高于蒙特卡洛方法。  相似文献   
717.
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属于典型的流固耦合问题,涡激振动在横流及顺流方向上会同时发生并存在耦合效应。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常忽略顺流向振动或将横流及顺流向振动响应间相互作用进行弱化。本文以顶张式立管为研究对象,基于圆柱体双自由度受迫振动试验数据,使用有限元方法和能量平衡方程建立涡激振动频域预报模型。该数值模型能够同时得到立管在横流及顺流方向涡激振动响应特性。通过与均匀流、阶梯流和剪切流3种不同类型来流工况下顶张式立管自激振动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该预报方法可为深入理解海洋立管涡激振动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18.
为了对桥墩进行科学的落石撞击验算及防落石撞击设计,分类整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落石撞击力的静力计算方法、简化动力计算方法、桥墩损伤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为桥墩落石撞击验算及防落石撞击设计提供参考。对落石撞击力及结构撞击响应计算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719.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销量节节猛升,随着汽车需求量日益增大,传统式单产品单工厂"一对一"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为了解决工厂的"一对N"的生产模式,论文应用IT化集中变更系统,确保所有变更集中评审可阶梯式灵活实施,解决过程变更多个工厂同步生产管理困难,改造方案标准化推广实施,保证工艺标准的统一和规范,通过过程变更系统的应用和新的体系建立,实现了过程变更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成为行业过程变更平台化管理的领先者。  相似文献   
720.
基于前轮转角约束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的路径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车辆行驶中较小的前轮转角无法充分利用路面附着能力,较大的前轮转角使得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前轮转角约束自适应模型预测方法。首先建立车辆的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得到轮胎纵向力,最终得到车辆的前轮转角。将车辆的状态量与前轮转角自适应约束条件输入给模型预测控制器,输出车辆的前轮转角,实现对参考路径的跟踪。在Carsim和MATLAB平台上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前轮转角约束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的车辆相比固定转角约束的车辆具有较好的跟踪能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