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3篇
  免费   207篇
公路运输   787篇
综合类   956篇
水路运输   597篇
铁路运输   575篇
综合运输   15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施工的理念和施工方法得以提出。在公路桥梁施工中,运用绿色施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就绿色施工的概念与内涵、在公路桥梁施工中运用绿色施工的意义、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公路施工技术和桥梁施工技术进行了综述,以促进公路桥梁施工向着健康、环保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合理组合的依据是工程量和施工进度。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坚持适应性、先进性、安全性等原则,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种类,并加强施工机械管理,注重施工机械技术性能的配合,注重施工机械类型与数量的配合,提高施工机械的组合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封闭式连通管挠度测量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斌  王强 《交通标准化》2014,(11):139-143
挠度的长期、自动、准确、快速测量一直是大跨度桥梁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在简要对比现有挠度监测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兴起的封闭式连通管挠度测量系统,分析了其动态挠度测量的实现原理和量值传递过程,通过振动台试验测定了系统的动态特性.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压力传感器的存在改变了管道的终端阻抗,显著影响了管道压力传递的动态特性;同时压力传感器较低的通频带可能会带来不可忽视的测量失真.针对这两个影响因素,讨论了提升系统动态特性的可行方法,并对系统的研究和改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目前,尚未明确轨道动静态检查结果间的匹配关系,其直接影响轨道不平顺的评价与维修.为实现动检与静检高低、轨向在数据层面的匹配,从动静检不平顺的定义出发,以矢距构造高低、轨向的查询序列与匹配序列.利用动态时间规整计算序列间的规整路径,并由规整路径的稳健估计修正里程基准,以缩减搜索空间.对修正后的序列再次进行动态时间规整,得...  相似文献   
995.
丁潇潇  钱勇生  曾俊伟  魏谞婷 《公路》2022,67(3):254-260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多指标体系,以综合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赋予指标权重,通过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交通进行综合评价,结合k-means聚类法对城市分类,以分级色彩图的形式呈现出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上海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其次分别是浙江、江苏和安徽,都市圈内各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普遍较高;(2)各城市交通发展状况与其规模和功能地位等密切相关;(3)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交通存在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的差异。因此,各城市加强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交通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提高二者的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996.
整体焊接节点钢桁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疲劳性能由整体焊接节点所决定。以长清黄河大桥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两尺度疲劳破坏试验对钢桁梁整体焊接节点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全桥杆件内力分析和多尺度疲劳损伤分析确定了控制主桁疲劳性能的整体焊接节点位置及其控制构造细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2类共21个试验模型,其中包括20个构造细节试样模型和1个足尺节段模型,进行了疲劳破坏试验,确定了整体焊接节点控制构造细节的主导疲劳开裂模式、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节点顶板、横梁上翼缘与节点板熔透对接焊连接细节是整体焊接节点疲劳性能的控制构造细节,其主导疲劳开裂模式为从节点板焊趾起裂并沿板厚扩展;实际受力模式下,控制构造细节中节点板焊趾应力集中系数为1.163,横梁上翼缘焊趾应力集中系数为1.789;2类试验模型的宏观疲劳裂纹起裂寿命均占总疲劳寿命的75%以上,故将2类试验模型的疲劳失效判据统一定义为出现宏观疲劳裂纹;基于此,2类试验模型所得到的控制构造细节疲劳强度等级基本一致;控制构造细节2种开裂模式名义应力疲劳强度等级均建议采用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中的FAT80,热点应力疲劳强度均建议采用欧规中的FAT90。  相似文献   
997.
双腔室空气弹簧以其优良的隔振性能及刚度可变特性已经在部分高端车型和赛车上得到应用,但是对其动刚度预报的精确模型及动态特性的深入研究还不够完善。基于能量原理从热力学角度出发,结合空气动力学及结构动力学给出一套双腔室空气弹簧的精确模型并给出各刚度、阻尼项明确的物理意义。设计示功试验,选取不同振幅和频率的正弦激励对双/单腔空气弹簧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动刚度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双腔室空气弹簧的滞回特性及刚度可变特性,也能够明确反映出动刚度的频率相关性。最后基于模型给出各参数项对动刚度幅值和滞回相位角的影响规律,基于试验验证仿真结果并给出规律的物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单腔室空气弹簧的动刚度频率特性相位角仅因热交换而存在一个峰值;双腔室空气弹簧的动刚度相位角存在2个峰值,主要是由热交换(第1峰)与小孔产生的阻尼效应(第2峰)导致;当激励频率趋向于无穷时,由于热交换不充分及腔室之间气体来不及进行交换,故单/双腔室空气弹簧的动刚度相位角逐渐趋向于零;研究得出的模型预报方法及动态特性可以对单/双腔室空气弹簧的动刚度进行准确估计,并给出了其动刚度的频率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研究结论能够对空气弹簧的整车动力学匹配及设计提供正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造成的影响,得到既有隧道竖向变形规律,基于随机介质理论并结合累积概率曲线计算土体损失造成的土体竖向位移,再通过转动错台协同变形模型计算既有隧道竖向位移;针对新建类矩形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以土体损失作为造成既有隧道沉降的唯一因素开展室内模型试验,并对拱顶位移进行施工全过程测量,将实测值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1)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证明了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2)类矩形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隧道造成既有隧道沉降的规律与圆形隧道一致; 3)由于土体损失,新建隧道下穿会导致既有隧道发生沉降,在新旧隧道投影交汇处的既有隧道拱顶变形最大; 4)既有隧道拱顶沉降变形随着开挖面的掘进逐渐增大,且存在一个快速变形的阶段。  相似文献   
999.
钢轨轧制不平顺激扰下的动车组动力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有砟客运专线中出现波长为3.2 m的轨道周期性高低不平顺、继而引起“抖车”现象的线路区段为对象,基于同步压缩小波变换提取了轨道几何动、静态检测数据在大机捣固前后的时频分布特征,并结合钢轨轧制流程的梳理分析,明确了轨道周期性高低不平顺的成因,即可能由钢轨轧制过程中复合矫直工艺不良引起. 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钢轨轧制不平顺与车辆各部件振动加速度以及轮轨接触力的关联关系,获取了钢轨轧制不平顺对车辆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轧制不平顺使得轴箱、转向架、车体垂向加速度的相干函数分别达到0.97、0.96和0.76,较正常区段分别增长了5%、25%和300%;轮轨垂向力相干函数增长42%,达到0.94,说明轧制不平顺与车辆各部件的振动响应和轮轨接触力密切相关;轧制不平顺将轴箱和车体垂向加速度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分别放大1.00 m/s2和0.05 m/s2左右;轧制不平顺与轴箱垂向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RMS值线性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和0.8.   相似文献   
1000.
耙吸挖泥船施工区域轨迹密集,有明确的抛泥区和挖泥区,但轨迹密度不同,传统的轨迹识别技术对于其施工行为模式识别困难,难以有效应用。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无监督的耙吸挖泥船施工行为识别框架。首先,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解决轨迹跳变问题,提升轨迹数据的质量;然后,基于HDBSCAN算法同时识别出密度不同的挖泥和抛泥轨迹,解决了传统DBSCAN算法在类间密度不均衡的情况下参数设置困难的问题;最后,基于航向因素建立高斯混合模型GMM可进一步识别出运泥轨迹和返回轨迹。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耙吸船施工轨迹的精准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