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篇 |
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83篇 |
综合类 | 95篇 |
水路运输 | 107篇 |
铁路运输 | 35篇 |
综合运输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文章基于同一基准的光伏发电变换器电路,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对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等多种MPPT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在误判、稳态振荡、动态性能、累计发电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为使仿真更接近实际情况,在仿真中采用了随时间线性变化的光照作为外部环境条件。此外,在理论上分别对扰动观察法与电导增量法做了较深入的数学解释和几何解释两方面的比较。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均表明,二者并无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2.
分析了D08—32型捣固装置对60钢轨和Ⅲ型轨枕、75钢轨和Ⅲ型轨枕线路的作业现状及不适应原因,提出改进方案。通过运动及受力分析,论述改进后的捣固装置不仅满足D08—32型捣固车在60、75钢轨和Ⅲ型轨枕线路上作业的要求,而且使捣固装置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3.
164.
基于室内试验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与拌和时间;采用马歇尔方法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测试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显示:延长拌和时间和提高拌和温度可以有效降低花白料现象,推荐SBS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为180s,新料加热温度为220℃;随着RAP掺量的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不断提高,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降低。根据我国自然区划推荐RAP掺量为:冬严寒区RAP的掺量不宜超过40%;冬温区不宜超过60%。 相似文献
165.
基于收费数据的高速公路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利用收费数据对高速公路车流量进行推断。使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对车辆进行路径还原,然后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了细化,对车辆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依据车辆行驶状态计算时间与速度,推算出车辆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置信息,进而推断出不同时段各路段的流量。与优化前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了误差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6.
将整体式桥台引入斜交桥中形成整体式斜交桥,可有效改善地震中桥梁上部结构纵横向耦连效应造成的面内扭转及落梁现象;但整体式桥台中主梁与桥台浇筑为一体,在地震作用下将发生复杂的桥台-桩-土相互作用。为此,以某整体式斜交桥为原型,开展了斜交桥台-H形钢桩-土体系往复加载拟静力试验研究,探究了体系的抗震性能、台后土压力分布规律以及桥台和钢桩的水平变形特征等。结果表明:斜交桥台-H形钢桩-土体系具有较高的耗能能力及延性,台后土对体系的抗震性能影响显著。台后土提高了体系抗侧承载力及刚度,但亦造成正负向受力不对称性,其中正向抗侧承载力及刚度明显高于负向,但残余承载力及位移明显小于负向。在小位移(<0.01H,H为桥台高度)下,斜交桥台的台后土压力沿埋深方向近似呈三角形分布,最大土压力位于台底;沿水平方向呈抛物线形分布,最大土压力位于距桥台锐角0.25 m处;沿纵桥向呈三角形分布,最大土压力位于台背。在大位移(≥0.01H)下,台后土靠台背处出现明显扇形塌陷区域,导致桥台顶部土压力降低,沿埋深方向开始呈双折线分布,沿水平方向呈三折线分布,最大土压力位置不变;沿纵桥向呈双折线分布,最大土压力与台背距离随加载位移逐渐增加。试验结束时,桥台顶部塌陷区域深度近500 mm,宽度近600 mm。加载过程中桥台基本为刚体,出现平动及转动位移;由于部分台后土流动至钢桩前侧,钢桩顶部产生朝向台后土方向的局部累积变形,桩身水平变形在埋深0.25 m处出现拐点及最大值,而非桩顶,试验结束后无明显残余变形。 相似文献
167.
隧道即将贯通时遭遇塌方,会使贯通面临塌方可靠处理和贯通安全施工双重困难。为保障隧道贯通施工安全,避免塌方,依托江西省昌宁高速公路凤岭隧道在塌方影响下的贯通施工,通过分析研究隧道贯通施工处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综合物理探测、塌方段管棚注浆支护、贯通面合理确定、贯通段管棚注浆支护以及洞身短开挖强支护等系统化的技术方法,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围岩、初期支护的应力和位移进行分析,验证施工处理技术的可行性。现场监测结果和处理效果证明,该系统化施工技术体系在塌方影响下的隧道贯通施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8.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口岸暗挖段采用255 m曲线管幕+冻结法施工,采用5台阶14部开挖方法穿越富水软弱地层及拱北口岸敏感区域。为解决该工法下大断面开挖及多工序交叉作业施工的施工组织及安全问题,从现场管理角度出发介绍5台阶14部开挖法的施工方案,通过现场施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并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部分台阶断面划分、导洞施工顺序安排、工作面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开挖方案和施工组织优化思路以及增设斜坡道的比选方案,监测结果表明: 施工组织调整及优化是切实可行的,能够确保拱北隧道按期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69.
在建立了汽车制动过程的动态分析模型、传统的液压制动器模型和新型的电控机械制动器模型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仿真对比分析了它们的制动效能。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电控机械制动器比传统液压制动器具有响应速度快、制动效能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0.
深入探究重大疫情对乘客公共交通使用行为和依赖性的影响,有助于针对性地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供需平衡情况。结合前景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开展重大疫情时期SP/RP出行调查,从出行行为表现维度选取3个指标并利用k-means算法标定公共交通出行群体,从7个层面筛选公共交通依赖性内外部影响指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重大疫情对乘客公共交通依赖性影响模型。结果表明,个体属性、出行环境和出行特征潜变量通过改变个体心理因素间接影响乘客公共交通依赖性,反映了乘客公共交通依赖性受主客观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重大疫情下出行意向对公共交通依赖性的正向作用强度为0.36,低于常态化时的影响强度0.51;出行环境的正向影响效应较强,而个体属性影响效应较低且与公共交通态度和主观规范呈负相关性;此外,自行车可用性、是否途径风险区和出行强度影响度几乎不影响乘客公共交通依赖性;而防控政策了解度、主观规范变量和公共交通出行偏好的影响作用显著,反映了重大疫情时期在公共交通市场中社会促进效应与消费心理学中的模糊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