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82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10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1.
根据《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建立了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的测量模型,对平稳性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实际系统为例给出了车体振动加速度误差源及其不确定度分量,研究了误差的非线性传递函数。对所研究系统的实测数据的不确定度分析表明:其垂向、横向平稳性指标的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0.1.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混沌振子Duffing-Holmes方程及其检测原理的介绍,发现混沌振子对周期小信号具有敏感特性,能够在强噪声环境下实现对微弱周期小信号的检测.Matlab实验仿真和分析证明了采用混沌振子Duffing-Holmes检测微弱周期小信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在对干道车流运行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差分近似代替微分的方式对传统的交通流流体动力学理论进行了改进;并且用准冲击波分析方法对干道行程时间和干道行程车速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研究,以满足快速预浏的要求,为城市干道交通流的科学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4.
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法加龙格-库塔法对期权的最佳执行价格进行了分析和计算,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应变梯度理论在岩土力学中的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变梯度的研究近年来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述应变梯度理论在岩土力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系统说明各种考虑应变梯度的模型的理论来源和及其相互联系,并对各种模型作了简要述评,就应变梯度理论在岩土力学中的发展趋势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对空心板连接铰缝钢筋锈蚀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作用荷载不大时,铰缝内钢筋锈蚀对空心板间的连接作用影响不大,可将其与空心板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参与工作;作用荷载较大时,铰缝内钢筋锈蚀使铰缝对空心板间的连接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17.
永磁操动机构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永磁操动机的基本原理及负载特性,分析了磁场耦合模型及工作过程中的电磁机理的对对合成磁场的电磁吸力,动态铁芯的运动方程及算法原理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永磁操动技术的优越性及特点,以及在我国应用前景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个市场进入博弈模型来研究高铁和航空在中等运输距离上的竞争,重点考虑了票价、服务频率和乘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因价格变动产生的转移等因素. 作为市场在位者,航空有允许和阻止两种策略,而高铁可以选择进入或者不进入市场,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出各种策略组合下航空和高铁的最佳策略,通过京沪高铁的实例展示了航空和高铁博弈的结果,给出了博弈双方的利润、票价、服务频率,以及在市场需求变动、机型变动和沉没成本变动条件下三者的变动情况. 结果表明,如果高铁的沉没成本不高并且市场需求充足,其最佳策略是进入市场,而航空的最佳策略是允许.  相似文献   
19.
以交通波理论为指导,以平面信号交叉口为分析对象,重点研究了公交影响条件下单机动车道的排队过程. 结合不同车型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特点,通过引入不同车型间的饱和车头时距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刻画信号周期内交通波的传递情况,探讨了车流平均饱和车头时距和排队消散密度的变化规律,改进了传统的交通波排队模型. 基于北京四道口信号交叉口的实际交通情况,结合通调查结果和MATLAB程序计算结果,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和有效性验证,得到相关评价指标及其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交通波理论在公交车-小汽车混合车流的排队问题研究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另外,研究饱和车头时距值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刻画排队过程中交通波的传递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企业计量人员等级进行动态评价,分析确定了计量人员等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依据级别评价表实现了对计量人员等级动态评价.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评价结果为企业计量人员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