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92篇
  免费   327篇
公路运输   5073篇
综合类   4984篇
水路运输   4613篇
铁路运输   3659篇
综合运输   59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00篇
  2021年   510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740篇
  2013年   918篇
  2012年   1116篇
  2011年   1370篇
  2010年   1457篇
  2009年   1634篇
  2008年   1565篇
  2007年   1920篇
  2006年   1854篇
  2005年   1198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作者介绍了乘务员公寓管理软件设计中用链表组成的的数据结构,用C/C 语言组成动态存储链表的程序设计方法,并结合乘务员公寓管理软件设计,阐述了链表的定义、存储结构及相应的各种操作。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SS7c型客运电力机车的主要设计思路、特性、技术参数等,对其牵引客运列车的性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3.
舰船模块化设计中信息集成化的数据信息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产品集成信息模型的基本框架和用STEP标准建立构件模型和装配模型的方法,并以球面隔壁为对象给出构件模型和装配模型的实例。  相似文献   
44.
运用电子操纵模拟器 ,预演了第六代集装箱船在各种不利航行条件下进出洋山深水港区的航行过程 ,分析了风、浪、流等环境因素对船舶操纵的影响 ,确定了船舶安全进出港所需的航道宽度、船舶安全靠泊条件和掉头操纵水域尺度。大量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证实 :洋山深水港区具有良好的船舶航行条件 ,船舶按一期工程小洋山方案 (一 )、小洋山方案 (二 )以及小洋山~镬盖塘方案进行靠离泊和掉头操纵无本质差异 ,主要不同点在于船舶通过窄口后小洋山方案 (一 )和小洋山方案 (二 )比小洋山~镬盖塘方案有较长的制动水域  相似文献   
45.
刘瑞林 《汽车技术》1997,(11):39-41
大宇王子轿车微机控制 火系统主要点火线圈,点火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器等组成,介绍了该点火系统工作原理和各主要元器件的功能,并对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6.
对24例胃食管反流性胸痛患者的食管测压分析,显示可出现食管下扩约肌静止压及食管上扩约肌静止压异常升高、体部高幅蠕动或蠕动紊乱等不同类型的食管运动障碍。表明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发生与这种食管的运动障碍有关。对其发生机理及临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
中国古代渔船源远流长,由原始浮具发展为筏与独木舟,而后又发展成为“木板船”、“木帆船”。我国北线的沙船和南线的福船两大基本船型,主要是由筏和独木舟演变发展而来,对世界造船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对我国渔业、航海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王宏伟 《中国水运》2007,7(8):29-31
介绍了外部机构检查的特点,提出了船舶顺利通过外部机构检查应采取的措施和做法。  相似文献   
49.
结合某立体停车库工程实例,阐述了高层建筑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实践,以开挖深度、支撑位置和冠梁截面为设计变量,对支护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进行方案比选及优化,采用间隔桩作为深基坑围护结构,经使用表明,该设计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0.
王昌林  张勇  李东生 《舰船电子工程》2006,26(3):123-125,166
电子产品功耗的大小不仅限制了便携设备电池使用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设备性能。研究降低功耗的电路设计技术意义重大。CMOS集成电路功耗的物理来源主要有两种:由于CMOS管工作状态变化而引起的动态功耗和由于漏电流而产生的静态功耗。针对决定功耗大小的具体因素,从制造工艺和具体设计角度,讨论了几种降低CMOS集成电路功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