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4篇
  免费   466篇
公路运输   2428篇
综合类   2489篇
水路运输   2157篇
铁路运输   1518篇
综合运输   29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328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640篇
  2011年   582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621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714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本文对正激变换器进行了输出本安特性分析,从满足纹波电压指标和最大输出短路放电能量最小的角度,采用五维数据可视化技术,在MATLAB环境下通过程序设计展现全局的值域分布,从而对电感、电容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2.
对比某一热硫化肢黏剂与现用肢黏剂在不同胶料、不同硫化体系、不同基体材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及不同受力方式下的粘接性能,为公司储备胶黏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3.
通过对散粮输送行业中常见的工艺设备进行探究,分析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散粮系统工艺设计及工程运行提供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4.
针对现有刚性称重试验台,建立地铁车辆车体称重模型,并介绍了调平刚度矩阵算法。结合现场数据验证了车体称重模型及调平刚度矩阵算法的正确性。提出了现有车体称重试验台加垫调平的改进算法。经验证,该改进算法无需大量迭代计算,即能直接找出满足要求的加垫量范围,节约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85.
本文以FANUC 0imate TD数控车床为例,分析了其主轴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从数控系统参数设置、PMC程序、变频器等多方面综合诊断,通过修改相关程序与数据逐步完成功能检测与调试,最终排除故障恢复主轴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86.
结合国道109线倒淌河至大水桥段二级公路生态建设和修复试点工程,详细介绍了生态建设和修复的主要成功经验,并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7.
188.
何艳  邓磊  谢艳丁  喻莉 《船电技术》2016,36(10):43-45
采用可工作于433 MHz频段的无线射频收发模块n RF9E5,通过内嵌80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现多通道、短距离的数据传输。并在近距离范围内验证了所设计的无线通讯模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9.
张辰  俞万能 《船电技术》2016,36(3):53-56
为了极大限度节省船舶热水站能耗,研制出一套空气源热泵热水控制系统及PLC与变频器构成恒压供热水系统,并通过触摸屏对系统进行参数设置和实时监控,可保证昼夜不间断恒压供水,提高了船舶热水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0.
Application of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 method to determination of in-situ dynamic strain 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Firstly, an integrative software is programmed based on the DIC algorithms and point-wise least-squares fitting technique. Then, simulated speckle images are generated to study the computational accuracy of this software. The experimental setup and procedures for measuring in-situ dynamic strain through both DIC and strain gauge are proposed. The DIC results are close to those measured by strain gauge. This fact reveals that DIC is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tool for in-situ dynamic strain measurement. Finally, the full-field in-situ dynamic strain of another specimen is measured by DIC, and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the strain in the measurement area is clearly sh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