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98篇
公路运输   319篇
综合类   298篇
水路运输   312篇
铁路运输   168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针对复杂行驶环境下弱势道路使用者(VRU)多目标轨迹预测方法存在的预测精度不足和预测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历史序列信息的面向VRU的多目标轨迹预测方法(Vulnerable Road User Trajectory Predictor, VRU_TP)。首先,为了解决预测精度不足的难题,该轨迹预测方法框架融合时空的多维运动状态特征和多维外观语义特征因子,同时基于外观特征综合考虑目标的运动意图,提取多线索的轨迹预测因子作为各个VRU目标历史轨迹的编码输入。其次,为了克服现有方法预测性能不稳定的难题,在序列到序列的编解码器方法(Seq2Seq Encoder-decoder)的基础上,从网络结构设计和网络优化策略等方面提出适用于VRU轨迹预测的门循环神经网络(GRU)。该网络融合设计的plelu6激活函数,能基于历史的序列信息映射学习未来的轨迹信息,用来提高编解码器对未来轨迹的解码能力。最后,为了验证时空多元轨迹线索和门循环神经网络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已公开的MOT16数据库和提出的VRU-Track数据库上,采用在图像空间上通用的归一化平均位置偏移(NADE)、平均重叠率分值(AOS)评价指标以及平均成功率(ASR)和成功率曲线(Success Plot)评价指标,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MOT16划分的验证集中,相比于基准方法,NADE下降了19.4%,ASR提高了22.6%;在VRU-Track数据库测试集中,NADE下降了23.0%,AOS提高了17.1%,ASR提高了16.5%;提出的VRU_TP方法减少了预测值与真值之间的位置偏移,增加了预测值与真值的重叠率,提升了各类VRU目标轨迹预测的性能,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2.
针对船闸运行过程中伴生的闸室异物沉积现象,分析闸室异物对人字门设备运行和通航效率的影响。通过研制人字门底止水防卡阻装置,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防止异物掉落卡阻人字门的结构形式。在三峡船闸现场安装后,证明该装置可有效保护人字门运行安全,提高通航效率。该成果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促进船闸行业人字门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3.
为探究不同运量需求影响下动车组复杂系统成组维护策略,基于故障链理论分析部件间故障传递过程,建立故障相关影响下部件可靠度衰退模型。引入运量需求因子描述动态运量需求,建立考虑运量需求的部件维护调整成本模型,基于动态成组方法对部件维护活动进行合并,构建考虑运量需求的动车组复杂系统动态成组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考虑故障相关性对可靠度评估更为科学,同时动态成组方法可以较好的适应运量需求,能够进一步提升动车组系统维修经济性。  相似文献   
924.
蒋腊梅  冯浩  熊峰  徐春 《水运工程》2021,(5):102-107
为研究不同建设方案对于管道登陆栈桥的影响,结合4000万t/a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工程案例,对比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与大跨钢管系杆拱桥+预制小箱梁结构两种方案,从经济性、工程量以及结构耐久性和后期维护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推荐方案及施工技术要点。结果表明:通常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施工方便、桩基数量多、安全性较高,且此结构自防腐效果好,后期维护量较少。综合考虑,当产品管道需要登陆栈桥时,对于栈桥方案上部结构设计宜优先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进行设计时,应结合实际工程,合理控制预应力张拉时间,准确分析结构的受力特点,采取适宜的预应力技术能够保证施工作业与实际环境相匹配。  相似文献   
925.
结构易发生由氯盐侵蚀引发的钢筋腐蚀、保护层开裂等耐久性问题,硅烷浸渍技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疏水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深度,从而延长结构物服役寿命。但是,现有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室内加速试验或短期野外暴露试验,对于华南滨海实况环境下硅烷浸渍混凝土长期防腐性能缺乏报道。采用吸水率测试、腐蚀电化学等方法系统研究华南滨海某硅烷浸渍混凝土结构工程服役12 a的防腐性能。结果显示:硅烷浸渍混凝土在服役期内外观致密、完整,表面疏水能力随服役龄期延长而略有下降;硅烷浸渍疏水层能够降低混凝土中氯离子侵蚀速度而使钢筋长期保持强钝化状态,可延长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926.
在双创背景下,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方面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践行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探索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适应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本文利用在国家骨干院校、示范性高职院校、一流院校等建设过程中,轨道交通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经验探索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7.
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高压水刀辅助TBM滚刀破岩效率,对于进一步优化该新兴技术,实现高强度高磨蚀性地层TBM高效安全掘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室内滚刀贯入模型试验,对不同低围压作用(围压p0=0,1.25,2.5 MPa)以及不同高压水刀预切割竖向裂缝几何参数(切缝深度H=10,20 mm,预切缝-刀具轴线间距L=0,20,40 mm)条件下高磨蚀性硬岩试样滚刀贯入破碎过程及破岩效率影响规律展开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低围压且无预切缝条件下,随着围压的增大,岩样峰值贯入荷载增大,贯入荷载-贯入度曲线跃进跌落次数增多,试样破坏特征从脆性破坏向延性破坏转化,无围压条件下高强度高磨蚀性地层TBM掘进难度高于常规强度地层和高强度磨蚀性地层;低围压且有预切缝条件下,预切缝-刀具轴线间距L=0时,岩样发生劈裂模式破坏,无围压条件下,L=0时,其峰值贯入荷载显著小于L≠0情况,有围压条件下,L=0时,岩样达到峰值贯入荷载所对应的贯入度显著大于L≠0情况;有预切缝条件下,预切缝-刀具轴线间距L≠0时,预切缝深度H越大,破岩效率越高,较大的高压水刀切割深度H能够降低高强度高磨蚀地层TBM掘进中滚刀的磨损率;有预切缝条件下,当预切缝深度H一定时,不同L值下的岩样峰值贯入荷载及对应的贯入度都随着围压增大而增大,而当L值较大时,一定程度上需提高掘进推力才能够实现高效破岩。  相似文献   
928.
高速公路连环追尾事故多发生在雾天环境下,且容易造成严重的事故人员伤亡。当前的跟驰及追尾风险研究多集中于两车跟驰,缺乏对雾天情况下车队跟驰的研究。利用雾天环境下车队跟驰轨迹数据对传统主流跟驰模型进行标定验证,基于多用户驾驶模拟平台设计了8个不同雾天等级和限速组合的高速公路虚拟场景,开展驾驶模拟试验并采集数据。试验招募了8名男性驾驶人并通过随机调整他们在车队中的位置顺序来获得足够的车队跟驰轨迹数据,根据判定标准筛选合适的车队跟驰轨迹数据,按照2:1的原则分配标定和验证阶段的数据组。选取Newell、Gipps和IDM三个主流跟车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和验证,以时间序列的车头间距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MSPE)分别作为性能指标参数和拟合优度函数,使用遗传算法搜寻目标函数最小值以标定跟驰模型参数,并用车辆轨迹完整性(CVT)和RMSPE评价验证阶段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标定阶段,Newell、Gipps和IDM三个模型的RMSPE整体平均值分别为30.1%、18.6%和27.7%,各个试验条件下Gipps模型的RMSPE值均小于另外2个模型,说明Gipps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试验数据;在验证阶段,Gipps模型的RMSPE整体平均值为21.2%,远小于另外2个模型,可见Gipps模型在局部精确度上的鲁棒性要优于Newell模型和IDM模型;Gipps模型的CVT整体平均值和波动幅度分别为98.1%和2.0%,均是3个模型中的最小值,说明Gipps模型在整体轨迹上的鲁棒性也优于另外2个模型。雾天环境下,Gipps模型具备更好的拟合能力和鲁棒性,因此推荐仿真软件使用Gipps模型模拟雾天环境下车队跟驰行为,不同雾天等级及限速下的Gipps模型参数可参考该研究标定的参数。  相似文献   
929.
为研究风机机舱发生火灾后的热流场特性规律,建立适用于风机机舱火灾计算的数学物理模型,对描述质量、动量和能量运输的通用方程进行简化和变形,用数值程序进行了求解,得到火灾发生后热释放速率及机舱内温度、热流、烟气高度等参数数据;分析典型火灾工况下各参数变化的反应延迟时间和变化规律、以及典型工况下特征参数的阈值,通过分析火灾流场特性变化规律,为风机消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0.
绿色出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实现出行"安全、畅通、高效、舒适、环保、节能",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交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绿色出行的概念、内涵、特征和实现途径等相关理论进行解读,确定绿色出行系统的主要构成;采用计划行为理论、交通需求管理理论等多视角,对影响和制约城市绿色出行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并研究提出围绕保障能力、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营服务等方面的绿色出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