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6篇 |
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27篇 |
综合类 | 384篇 |
水路运输 | 279篇 |
铁路运输 | 180篇 |
综合运输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采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在ITO玻璃上制备了CuPc薄膜,并用分光光度计(U-3310)测试了四种不同厚度的CuPc薄膜的透射/吸收/反射率随波长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其中的吸收规律.结果显示波段在340~370 nm和570~720 nm光吸收率基本上在90%左右,在480 nm吸收率最低,大部分光都已透射.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薄膜进行了成分分析,对照能谱图可以看出样品中含有碳、氧、铜等元素,与酞菁铜薄膜元素组成成分相符. 相似文献
272.
通过对灌砂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进行阐述,提出试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要点,有助于提高试验准确性,从而有效地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73.
论述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规模、技术难度、设计理念及养护管理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技术和理论水平发展迅速,已逐渐步入“绿色建设期”,但距离科学养护管理仍然差距较大,存在“建管养”分离、检测养护难度大、基础数据混乱、评定系统不完善和维修加固体系不完善等挑战。针对以上挑战,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引入全寿命周期建设理念,论述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养护便利化和标准化施工等理念对于隧道“建管养”的重要意义; 2) 建立隧道建养信息化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及BIM信息技术,为隧道建立信息档案; 3) 完善养护技术体系,对现有隧道检测、维修加固技术手段进行梳理,总结一套隧道检查、管养技术体系。以期为公路隧道科学养护管理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74.
为了分析高原地区特殊的地质和气象环境对公路交通风险的影响,以2010~2015年云南高原地区发生的6 261起公路交通事故原始数据处理与分析为例,结合云南高原地区公路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分析高原地区公路交通风险的内涵及构成要素。通过对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的界定并结合公路交通风险指标作用情况,利用N-K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度模型构建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模型,并分别计算单、双风险因素耦合模型的各构成要素间的耦合度,量化各类耦合的危险程度,最后分析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值与各风险构成要素的关联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强耦合会使风险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最终造成风险量的急剧增大或耦合突变后变成以新的风险形态在系统内部传导和蔓延;云南高原地质环境构成要素中"急弯"与其他要素的耦合通常表现为强耦合,气象环境构成要素中"雨天"和"雾天"与其他要素耦合度较高,应加强高原地区公路最小转弯半径以及雨天与雾天情况下的行车限速、载重与车距保持等方面的地方规范和标准建设;随着时间推移,双因素耦合形式由2012~2014年的10种强耦合降为2015年的7种,各类耦合度明显减小,表明2015年较之前3年因地质与气象风险要素耦合所导致的公路交通事故危险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275.
为了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搅拌均匀性,改善抗压强度,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水泥质量比(用量,下文同)为4%的悬浮密实型混合料,通过分析振动搅拌条件下不同位置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其变异系数,确定搅拌时间、湿拌时间、振动频率和搅拌速度的合理取值与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对3%、4%和5%水泥用量的悬浮密实型和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开展振动搅拌与普通搅拌的对比试验,分析振动搅拌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动搅拌条件下,搅拌时间对混合料抗压强度的影响最大,振动频率和搅拌速度次之,湿拌时间的影响最小,并且随着各搅拌参数取值的增大,抗压强度增加且变异系数降低;在选用合理搅拌参数的基础上,振动搅拌能够显著提升混合料的强度指标,但随着水泥用量增加,振动搅拌混合料的强度提高率降低;与普通强制搅拌相比,振动搅拌悬浮密实型混合料的强度平均提高20.7%,骨架密实型混合料的强度平均提高16.1%,强度变异系数降低约40%;在相同的水泥用量下,振动搅拌和普通强制搅拌的骨架密实型混合料强度都明显高于悬浮密实型,但振动搅拌对悬浮密实型混合料更为敏感,强度提升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276.
为了解决现有设计方法未考虑水平加筋体的滑移效应,低估铁路路基面变形的问题,对水平加筋体加固铁路岩溶路基的受力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首先,明确了荷载传递机制和水平加筋体受力模型;然后,从严格控制铁路路基面变形的角度出发,在现有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滑移效应并假定锚固区加筋体应变呈线性变化,通过引入加筋体松弛量建立了加筋体挠度修正公式;再次,提出了考虑滑移效应的水平加筋体加固铁路岩溶路基的设计方法,明确了验算内容和设计流程;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某模型试验,并与实测值及数值分析值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滑移效应能够有效修正路基面变形计算值,路基面变形值由0.18 m修正为0.25 m,接近于实测值0.23 m和数值分析值0.21 m,方法准确,可为实际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7.
为探究砂卵石地层中盾构开挖工作面失稳现象的机理,采用CDEM (continuum-base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可变形块体离散元方法,建立准连续介质模型,对砂卵石土三轴压缩试验开展数值模拟,以分析其细观力学特性;基于“颗粒流动”、“土拱效应”、“超挖出土”等特点,通过平面三角块体离散元建立模拟砂卵石地层盾构开挖面超挖出土的二维动态离散元模型,研究土拱效应、空洞区发展等开挖面失稳的渐进演化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砂卵石土三轴压缩试验宏观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线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理想塑性阶段;卵石作为粗粒相颗粒存在骨架增强作用,砂卵石接触界面对宏观强度具有弱化作用;通过以土拱效应为标定准则的Hopper Flow标定试验可有效得到不同尺度平面三角形离散单元摩擦角的转换关系;土拱效应显著存在于开挖面前方并随着开挖面超挖出土渐进发展,达到极限状态后逐渐破坏消散;空洞区始于螺旋输送机底部,随超挖出土逐步向上方和前方扩展,最终在击穿承载土拱后到达地表,形成“水滴状”空洞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类超挖量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78.
轨道交通产业体系复杂,与众多产业联动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能极大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为定量分析轨道交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互动,从产业关联角度出发,基于投入产出表,构建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6部门与45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分析并计算轨道交通产业的关联效应、波及效应以及产业结构静态分解.结果显示:轨道交通产业的关联产业众多,并不集中于某几个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的影响力与感应度均大于1,且影响力大于感应度;反馈效应不明显,溢出效应明显大于乘数效应与反馈效应,占62.82%,溢出效应I占总溢出效应的93.8%.研究证明轨道交通产业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影响大,也是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较明显的先导性产业,应优先发展轨道交通产业. 相似文献
279.
薛琳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22,20(1):63-66
在岩溶地区铁路穿越岩溶溶洞和地下暗河的治理是新建隧道工程经常遇到的技术难题。西成铁路客运专线宝成铁路改线连蒙村隧道工程,隧址区为断层破碎带、岩溶较发育,隧道左侧边墙处有暗河,实践中采用对边墙两侧小溶洞进行封堵、边墙两侧及靠近隧道主体结构范围进行注浆加固,并在隧道仰拱下设置?1.5 m的圆管涵通道排水、边墙底设置托梁纵跨暗流通道等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80.
栅极长度变化与有机静电感应三极管工作特性之间关系的数值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实际制作的有机静电感应三极管(OSIT)建立有机静电感应三极管的物理模型,选取合适的结构参数,采用有限元法计算OSIT内部的电位数值解,依据OSIT导电沟道内的电位分布,分析栅极长度变化对OSIT工作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