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19篇 |
免费 | 23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598篇 |
综合类 | 4535篇 |
水路运输 | 4171篇 |
铁路运输 | 3421篇 |
综合运输 | 5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264篇 |
2021年 | 429篇 |
2020年 | 364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152篇 |
2017年 | 128篇 |
2016年 | 198篇 |
2015年 | 417篇 |
2014年 | 648篇 |
2013年 | 821篇 |
2012年 | 992篇 |
2011年 | 1242篇 |
2010年 | 1325篇 |
2009年 | 1485篇 |
2008年 | 1448篇 |
2007年 | 1792篇 |
2006年 | 1732篇 |
2005年 | 1126篇 |
2004年 | 353篇 |
2003年 | 289篇 |
2002年 | 225篇 |
2001年 | 326篇 |
2000年 | 335篇 |
1999年 | 195篇 |
1998年 | 141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城市交通治理是提升国家及城市治理能力的战略需求和重要抓手。研究面向交通服务多元主体新型关系的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理论,是提升交通服务共建、共享、共治水平的新要求和新趋势。通过梳理公共治理一般理论以及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等相关领域治理研究的基础,从中国城市交通治理的现实需求出发,提出城市交通治理的基本内涵与技术支撑要求。围绕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高效、安全、低耗可持续运行的城市交通总体目标,在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背景下,制定差异化、阶段性城市交通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372.
在当前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中,城市跨江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居住用地分化产生极大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武汉市跨长江地铁线路——2号线金银潭站、范湖站、积玉桥站3个典型车站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度量,并结合现状予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跨江轨道交通的开通使长江两岸交通互通性得以提升,进而引发高档住宅在城市跨江轨道交通沿线的集聚效应;城市跨江轨道交通的开通使沿线地价上涨、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在商业服务、居住用地格局升级的同时,受市场杠杆的调节作用影响居住用地形成圈层式居住等级变化。 相似文献
373.
交通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为探索广州市交通领域的达峰路径,通过自下而上的清单核算方法,按照GPC标准核算出广州市交通领域碳排放清单。惯性情景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交通碳排放不但不会达峰,还将进一步提高;根据广州市近期城市交通重要实施方案的定量评估设定干预情景,其减碳效果比惯性情景减少892万t。最后,提出广州市"十三五"期间应在三个方面实施低碳交通发展策略:聚焦城市客运方式转移,关注货运组织优化,推进国家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74.
为了精准评估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行现状、科学辅助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建设规划、探寻运营组织中的潜在问题,通过对全市公共交通IC卡记录以及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与挖掘,从全网、走廊、断面等方面量化分析轨道交通发展历程和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住辨识模型,用于获取典型居住和就业区域的空间分布信息。基于此分析通勤群体的出行时间、距离、范围、方向不均衡性以及换乘等特征,并通过群体出行规律分析城市空间布局。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出建议:建立多样化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一体化换乘,注重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各行政区协同发展和鼓励就近就业等。 相似文献
375.
Photoacoustic imaging acquires the absorption contrast of biological tissue with ultrasound resolution. It has been broadly investigated in biomedicine for animal and clinical studies. Recently, 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scanner has been utilized in photoacoustic imaging systems to enhance their performance and extend the realm of applications. The review provides a recap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photoacoustic imaging using MEMS scanner, from instrumentation to applications. The topics include the design of MEMS scanner, its use in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miniature imaging probes, development of dual-modality systems, as well as cutting-edge bio-imaging studies. 相似文献
376.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highly improves spectrum efficiency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However, when it is applied to a cellular network, the capacity gain from this technology remains unknown. The reason is that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changes the aggregate interference experienced by each communication link in cellular networks. In this paper, the capacity gain from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is studied for cellular networks of 4G and beyond, where the same frequency channel is adopted in each cell. A two-layer Poisson point process (PPP) is adopted to model the network topology, and stochastic geometry is employed to derive the coverage probability and the average capacity of typical link in a cellular network. On the basis of these derived parameters, the capacity gain from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is determined. Nume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without mutu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IC), the capacity gain is small under various power levels; with perfect MIC at base stations, the capacity gain can exceed 60%; with imperfect MIC at base stations, the capacity gain decreases quickly even with a slight drop of M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377.
为探究新冠肺炎疫情下交通防控政策对长沙市人口流动的影响,本文根据长沙市在新冠
肺炎疫情期间颁布的交通防控政策和疫情实时防控情况划分防控阶段,基于百度迁徙大数据,利
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长沙市不同阶段的交通防控政策以及量化防控效果,分析交通防控政策对
长沙市人口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沙市在交通管制阶段,平均人口迁出强度、平均人口迁入
强度及城市内部出行强度分别下降了83.68%、69.24%及59.74%,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流动,降低了
疫情扩散危险。在交通恢复阶段,长沙市人口流动强度逐渐反弹,城市内部出行强度基本恢复到
2019年同期水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了交通管制对疫情扩散限制的有效性,为常态化疫情防控
下精准防控政策和复工复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8.
基于城市配送的发展趋势,提出一种“无人机-车辆”联合配送模型,以无人机为主导,分3
步进行路径分配,无人机每次配送可以服务多个顾客点,车辆不用在固定点等待无人机。进行单
次路径规划时,让顾客需求点尽可能多的得到服务,最后,以总配送距离最小为目标,对整体路径
进行优化。此外,设计了3种不同的配送场景,构建的模型能同时适用于这3种场景。采用带末
端优化的模拟退火算法求解问题,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考虑到未来无人机技术的进一步
提高,对无人机的最大载重量和飞行距离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无人机的配送能力受载重
量和飞行距离影响,增大配送能力可以使无人机服务更多的顾客需求点,均衡提升载重量和飞行
距离可以充分发挥无人机的配送能力,更好地完成农村地区的物流配送。 相似文献
379.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