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1篇
  免费   157篇
公路运输   572篇
综合类   730篇
水路运输   543篇
铁路运输   324篇
综合运输   5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桩基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因此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应及时通过业主、监理与设计部门联系,按设计部门的设计修改通知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02.
多跨简支T梁变连续加固措施是多跨简支T梁桥加固改造、提高承载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实践中发现该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跨径为16.76m+16.76m的两跨简支T梁为例,通过理论分析计算表明,该方法在提高跨中抗弯承载能力的同时,却降低了中间支点处梁的抗剪承载能力.建议在采用此方法加固多跨简支T梁的同时应对中间支点梁的抗剪能力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03.
简要介绍了日本最近开发的一个先进的车辆导航系统——名古屋基于浮动车信息的动态路径引导系统(P-DRGS)。分别从系统的开发历程和计划,系统的构成、特点以及实用化四个方面介绍了P-DRGS的概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日本ITS发展的历程和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4.
泥石流与主河交汇区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流体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原理,建立了交汇区混合流运动方程,分析并提出了双场交汇计算的耦合模型,主要包括数值计算方法、交汇区流变关系和泥沙沉降关系.通过计算表明,该三维耦合计算模型能与实测资料相吻合,并能详细刻画交汇区泥沙浓度分布规律及主河水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5.
为解决传统车队离散模型基于概率分布假设和现有交通流预测时间粒度过大不能应用于自适应信号配时优化等问题.在车队离散模型的建模思路上,先分析了下游交叉口车辆到达与上游交叉口车辆离去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小时间粒度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以上游交叉口离去流量分布为输入,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分布为输出,时间粒度为5 s.最后,通过实际调查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并应用模型预测下游交叉口到达流量.结果表明,与Robertson模型相比,本文模型预测结果能够更好地反映交通流的变化特征,平均预测误差减少了8.3%.成果可用于信号配时优化.  相似文献   
106.
开发了一种适用于道路工程的新型环氧沥青, 基于拉伸试验、黏度试验和荧光显微技术评价了其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黏度随时间增长规律和微观固化机理; 设计了AC-13C环氧沥青混凝土, 评价了其路用性能和疲劳特性, 分析了普通沥青混凝土、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与环氧沥青混凝土作为抗疲劳层材料对柔性基层长寿命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厚度与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开发的环氧沥青抗拉强度为2.47 MPa, 断裂伸长率为2.65, 满足环氧沥青抗拉强度不小于1.5MPa、断裂伸长率不小于2的技术要求; 环氧沥青黏度增长到1Pa·s的时间为54min, 54min后, 黏度迅速增大, 因此, 施工时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拌和、运输与摊铺总时间应控制在54min内; 根据环氧沥青混凝土疲劳方程反推出当其疲劳寿命为10亿次时的疲劳应变极限为333με; 相对于普通沥青混凝土和SBS改性沥青混凝土, 环氧沥青混凝土抗疲劳层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分别增大了2.92×105、4.39×103倍, 沥青层厚度分别减小了18、10cm; 环氧沥青的微观固化机理为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在沥青中逐渐从点到线、由线到网形成交联的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波导的空间功率合成技术是解决微波高频段固态大功率合成的一种有效技术.由于它具有频率高、功率大、合成效率高、可靠性高、具有适度恶化性等优点,因此成为微波高频段大功率合成系统的首选.论文介绍了基于波导的空间功率合成技术的需求,分析了基于波导的空间功率合成技术的几种方式,阐述了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基于波导的空间功率合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8.
针对现有六西格玛项目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存在逻辑性不强,指标体系内容不够完整,同时现有军工行业的指标体系对于舰船建造的六西格玛项目选择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论文提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舰船建造六西格玛项目选择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从企业追求的目标出发,同时结合舰船建造企业的特点,按照因果关系确定实现目标需要具备的关键条件,从国防效益维度、顾客维度、学习和成长维度和内部流程维度构建完整的舰船建造六西格玛项目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平衡计分卡构建指标体系具有很好的逻辑性,同时指标体系内容更加全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动网格技术的潜艇热尾流浮升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基于相对运动的"排水法",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潜艇热尾流浮升扩散规律,建立基于动网格技术的潜艇水下航行的二维计算模型,利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对潜艇排放过程中的流动-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网格重构和网格光顺方法结合Profile运动边界驱动机制实现网格区域运动,确保模型符合实际运动规律。研究动网格技术和"排水法"热尾流最大浮升高度沿流向分布情况,最大浮升高度和中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动网格技术对于潜艇航行过程中的热尾流浮升过程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模拟结果捕捉到了浮升过程中流动和传热的瞬时变化,揭示了热尾流浮升扩散的规律。研究结果进一步为潜艇红外特征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110.
为改善潜艇低速运动时的操控性能,潜艇上配置了辅助垂直推进器。分析低速运动时潜艇在发射潜射导弹过程中受到的发射反力,利用Simulink软件建立潜艇水下运动模型,进行潜艇低速运动时的操纵控制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公开文献中发表的数据吻合,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加入辅助垂直推进器,潜艇垂直面舵桨联合操控仿真研究表明,表面潜艇垂直面的机动能力得到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