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6篇 |
免费 | 15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56篇 |
综合类 | 730篇 |
水路运输 | 546篇 |
铁路运输 | 311篇 |
综合运输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133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133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183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建立客车骨架的有限元模型,依照ECE R66法规,使用LS-DYNA软件对其进行侧翻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改变客车顶盖、侧围和前后围的材料,并再次进行仿真计算.对比仿真结果发现.增强前后围刚度可有效提高整车的侧翻刚度. 相似文献
942.
为了提升整车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车轮偏心对转向盘摆振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车轮偏心引起的激振力和车轮动不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的贡献;以某B级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个因素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调整车轮动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稍有影响,调整下摆臂后衬套也有一定影响,但都不能明显减小振动加速度幅值;调整车轮偏心对转向盘摆振有显著影响,调整车轮偏心后,振动加速度幅值减小了近2倍;车轮偏心比动不平衡对转向盘摆振的影响更大,通过调整车轮安装定位方式消除安装偏心,对转向盘摆振现象的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43.
944.
945.
946.
947.
基坑开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渣土,为降低基坑渣土堆积、外运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有必要对基坑渣土进行免烧砖制作技术研究。依托杭州地铁10号线某工区,基于均匀试验方法,设计并开展以粉质黏土为主要原料、水泥为胶凝材料、细砂为级配增强材料制备渣土免烧砖的配比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和单因素分析,探究各因素对试样耐水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粉质黏土地层基坑渣土制备的免烧砖,其软化系数随水泥和细砂占比增加而增大; 7 d抗压强度和28 d抗压强度随水泥占比增加而增大,随秸秆纤维占比增加而减小。在采用较优材料配比时,制得免烧砖软化系数大于0.8,7 d及28 d抗压强度均大于10 MPa,达到JC/T 422—2007《非烧结垃圾尾矿砖》MU10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948.
先中跨合龙后边跨合龙的非对称悬浇连续梁桥,由于其特殊的浇筑及合龙方式,受力较为复杂。现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合龙误差、合龙温度及合龙配重对桥梁成桥状态时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合龙误差对桥梁成桥线性影响较为显著,较理想状况下位移可增大一倍左右;合龙温度会对桥梁支座产生顺桥向位移,施工中需提前设置预偏量;对中跨进行合龙配重可以有效减小墩顶不平衡弯矩,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949.
针对隧道通风系统控制手段单一、控制滞后、效率低且效果差等问题,改进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多种有害气体综合治理新方法,并采用模糊PID控制技术构建一种综合治理系统。该系统利用采样模块实时监测数据,将信号上传至分析模块进行全局把控,通过模糊控制模块在线校正参数,不断循环控制变频器来提高被控对象的运行频率,调节风量与吸收液喷雾量,最后由治理模块实施通风稀释和喷雾净化,实现对多种有害气体进行治理。该系统应用于青海省某穿煤隧道,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降低放炮后监测断面处有害气体浓度,其中掌子面处瓦斯、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值分别降低了17.3%、27.3%,衬砌前端处二者的平均浓度降低了12.2%、36.7%,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放炮后浓度降至规范限值的时间也由平均20 min减少至10 min左右,缩短了1~2倍,能有效保障隧道施工安全,提高隧道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950.
针对我国盾构隧道大埋深、高水压的发展趋势,与规范标准不适用、防水设计型式多样、施工工艺粗放、隧道渗漏多发的技术现实之间的矛盾,对盾构隧道防水机制、技术标准与防水体系,管片防水构造设计,防水施工工艺等问题进行系统探讨,并对我国高水压条件下盾构隧道防水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1)考虑随机性的弹性密封垫截面选取和设计方法、密封垫防水能力定量评价方法、接缝“动态”张开及错台对防水能力的影响等是管片接缝防水机制的研究方向; 2)新的防水技术标准亟待建立,包括对各防水等级渗漏水量及防水措施的考量,防水理念的转变,设计允许张开量、错台量的计算标准和取值依据的确定; 3)应加强外防水涂层、二次衬砌、接缝注入密封剂等防水措施的研究,防水构造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施工的合理性; 4)高水平施工管理队伍的建设与高素质产业化工人的培育,防水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引入是未来防水施工技术的革新方向; 5)隧道运营期渗漏水智能监测与综合防治是今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