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4篇
  免费   311篇
公路运输   2482篇
综合类   2532篇
水路运输   2351篇
铁路运输   1632篇
综合运输   32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701篇
  2010年   680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709篇
  2007年   811篇
  2006年   805篇
  2005年   521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61.
962.
某隧道穿越石膏盐地层,通车运营2a后,衬砌出现开裂且局部呈溃裂状态。通过对围岩、地下水、初期支护及二衬混凝土、相关腐蚀产物等进行试验检测,发现围岩地下水富含SO2-4,分析认为衬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初支混凝土遭受碳硫硅钙石型为主的外源性硫酸盐侵蚀,引发初期支护强度损失,导致围岩变形加剧及二衬混凝土破坏。并根据衬砌开裂的不同程度,提出了针对性处置措施。研究成果能为类似工程问题的分析及整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63.
964.
结合相关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的理论知识和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建设的现状,分析了高速公路路面破损的原因,从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和路面材料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论述,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提高高速公路施工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965.
为了准确判别事故多发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应对措施以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针对零值缺失交通事故数据并考虑其异质性特点,在单零截尾负二项(ZTNB)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有限混合零截尾事故预测模型(FMZTNB)。应用R软件对单零截尾负二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算法(MCMC)对FMZTNB预测模型参数进行求解,并采用Gelman-Rubin收敛统计量对抽样结果进行检查。选择事故风险水平分别为低、中和高的9个路段,分别用2种模型对交通事故次数进行预测。综合观测到的事故次数和相应的事故预测模型结果,采用经验贝叶斯方法对事故相对多发段进行判别。最后采用事故次数一致性检验、判别点段一致性检验和排序一致性检验3种检验方式对判别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事故率的事故相对多发段判别方法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基于零截尾负二项预测模型的路段事故相对多发判别结果明显优于基于传统负二项预测模型的结果。整体上,基于有限混合零截尾事故预测模型的事故相对多发路段的判别结果高于基于单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模型的判别结果。  相似文献   
966.
Yang  Mofeng  Pan  Yixuan  Darzi  Aref  Ghader  Sepehr  Xiong  Chenfeng  Zhang  Lei 《Transportation》2022,49(5):1339-1383
Transportation - Mobile device location data (MDLD) contains abundant travel behavior information to support travel demand analysi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ravel surveys, MDLD has larger...  相似文献   
967.
以北京市轨道交通平谷线为依托,基于线路功能定位和客流需求,对车辆选型、运营交路方案进行探索性创新研究。提出一种行车组织优化模型及求解算法,并以运力运量、工程投资、客流-车流匹配率等关键性指标为比选目标,确定该市域快线的最佳行车组织方案,以期为类似市域快线行车组织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68.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测试平台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发、生产及调试的重要支撑。通过分析车载设备的测试需求,提出测试平台解决方案,并进行了设计实现。研究成果可为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的测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69.
汽车前围板是汽车零部件中形状复杂及成型质量要求高的冲压零件,为提高其成型质量,对其拉延成型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从冲压材料的选取入手,对零件工艺、成型参数等进行设计和计算,运用AUTOFORM软件模拟其拉延成型过程,通过观察成型极限图、成型极限云图和减薄率云图等分析得到拉延成型模拟结果.基于模拟结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压边力、凹模圆角、拉延筋系数进行参数组合优化分析,得到了最佳组合参数,为汽车前围板前部的拉延成型提供了参考,极大缩短研发周期,对新型汽车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0.
针对高速列车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分析了内轴颈高铁车轴独特的内支承结构与承载特点,建立了内轴颈高铁车轴受力状态和结构强度理论分析模型,提出了内轴颈高铁车轴设计极限载荷和疲劳强度的解析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于理论分析、有限元方法和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内轴颈高铁车轴结构设计方法,并以17 t轴重的内轴颈高铁车轴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基于内轴颈高铁车轴受力状态的理论分析结果,确定了车轴的临界安全截面和详细尺寸方案;建立了内轴颈高铁车轴的有限元模型,评估并校核了车轴的疲劳强度;建立了轴箱内置式高速动车的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验证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和车轴的动荷载。分析结果表明:17 t轴重的新型内轴颈高铁车轴的质量为273.6 kg,比同轴重传统外轴颈高铁车轴的质量低约30%;内轴颈高铁车轴各截面疲劳强度的安全系数均大于1.66,临界安全截面转移至轴颈与轮座之间的卸荷槽及轴颈与轴身之间的过渡圆弧区域;采用内轴颈车轴的高速动车能够以350 km·h-1的速度稳定通过半径为5.5 km的曲线线路,主要动力学性能指标优良;在选定曲线通过工况下车轴所承受的动载荷均能被设计极限载荷包络,据此开展的车轴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是稳健的。可见,内轴颈高铁车轴在实现高速列车轻量化设计方面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且高速适应性较好,在高速列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