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87篇 |
免费 | 31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50篇 |
综合类 | 1058篇 |
水路运输 | 967篇 |
铁路运输 | 453篇 |
综合运输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173篇 |
2021年 | 177篇 |
2020年 | 144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123篇 |
2014年 | 203篇 |
2013年 | 196篇 |
2012年 | 245篇 |
2011年 | 271篇 |
2010年 | 261篇 |
2009年 | 229篇 |
2008年 | 261篇 |
2007年 | 257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市域轨道交通采用快慢车模式可以较好地满足其各类客流的复合需求,快慢车停站方案是快慢车模式的基础,其核心在于市域线路沿线车站的等级划分。以市域轨道交通的客流量为依据,应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车站等级划分,进而确定快慢车停站方案。以Z市轨道交通S线为例进行分析,应用系统聚类法对S线8个车站进行大小站划分,在聚类过程中采用平方欧式距离设定不同初始对象之间的距离,用最短距离法计算不同类别车站的聚合度,并依据聚类结果确定S线的快慢车停站方案,验证系统聚类法在市域轨道交通快慢车停站方案运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2.
为分析慢行(自行车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将交通事故分为仅财产损失事故、潜在伤害事故、非伤残事故、伤残事故、死亡事故5类,从人、车、路、环境4个层次选出11个自变量,以交通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基于Multinomial Logit模型计算每个变量对慢行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驾驶员性别、驾驶员饮酒状态、行人年龄、道路特征、路面状态、一天内发生时间、光线条件、年平均日交通量、地形等9个变量均与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桥梁抖振响应,以采用刚构体系的某带大挑臂钢箱结合梁独塔斜拉桥最大双悬臂施工阶段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有限元建模中重点讨论因塔梁固结处节点刚性区建模方法不同而导致的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差异;随后运用二维不可压非定常雷诺平均URANS数值模拟方法,识别大挑臂钢箱主梁断面静力三分力系数和气动导纳;最后基于Davenp... 相似文献
104.
为解决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同交通方式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问题,研究了综合交通体系融合发展中缺乏一体化交通分析技术的瓶颈,提出了以交通枢纽为关键,覆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以及城市道路的“多网合一”的物理网络与虚拟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构建了服务各交通运输方式、结果量化可比的交通阻抗函数模型与优势运输距离模型; 研发了异质交通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交通分配模型与算法,提出了综合交通系统客运组合出行与货运多式联运的交通量分析方法,形成了服务于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交通分析模型与技术体系; 通过完全自主的“交运之星——TranStar”综合交通版交通仿真分析软件,搭建了综合交通系统虚拟仿真平台,实现了对大规模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快速响应,并验证了分析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分析方法,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可满足“多网合一”条件下综合交通系统的各类分析需求; 利用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对综合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析,相对误差不超过3%,平均误差不超过2%,分析结果精度高,满足工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05.
在总结大量框架桥监测工程及BIM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探索和研发了基于BIM技术的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智慧监测平台.以福建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下坑一路框架桥下穿漳龙线铁路工程实践,融合自动监测系统、视频安全监控系统、云端数据存储和综合预警系统,通过发挥BIM技术的实时可视化、信息共享等特性,将框架桥顶进施工监测信息通过BIM模型快速准确的传递给参建单位,将监测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处理的自动化技术和预警系统结合,对监测数据实时分析拟合预测变形趋势,保证了框架桥下穿既有铁路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06.
在前期设计的铁路货车智能化三层技术体系基础上,就其中雾平台技术开展研究,将雾平台系统整体设计为地面雾站中心和雾站终端节点两大部分,其中雾站中心包括车辆段雾中心节点和列检所雾中心节点;雾站终端节点包括各类手持机终端以及雾站显示操作终端,实现了智能化货车雾平台系统的主要功能.通过车辆厂区试验,测试验证了雾平台系统的可行性及稳定性,为铁路货车的智能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7.
在对我国铁路各主要职能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流关系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总体结构等级分析法明确各管理信息系统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提出铁路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应该以具有强关联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以安全、财会管理信息系统为引导,抓住重点,运用基层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动作用和上层安全、财会管理信息系统的拉动作用加快铁路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8.
高寒地区平屋顶保温层厚度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节能的发展和新型保温材料的使用中,合理的设计墙体及屋顶保温层的厚度,日益成为目前建筑节能的重要问题.将高寒地区平屋顶保温层厚度设计问题抽象为热传导方程几何边界反问题,通过不断地数值模拟,分析比较结果,得出保温层(文中为加气混凝土层)厚度为250 mm~300 mm时,屋顶内表面的温度变化值落在16℃~24℃之间,此时的保温层厚度为所求得最佳保温层厚度.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城市交通流时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变相序自适应单交叉口控制算法,该算法根据通行权转移度来决定放行相位及通行时间,并综合考虑了所有相位车辆排队长度以及绿灯相位通行时间。通过多层BP神经网络实现单交叉口多相位模糊控制。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学习和泛化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绿灯时间利用率并减少车辆平均延误。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