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3篇
  免费   587篇
公路运输   2168篇
综合类   2363篇
水路运输   2123篇
铁路运输   1429篇
综合运输   20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472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573篇
  2011年   622篇
  2010年   609篇
  2009年   601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600篇
  2006年   586篇
  2005年   535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周灵  杨松 《铁道建筑》2012,(8):140-142
利用机制山砂(MFA)代替河砂进行了板式无砟轨道用CA砂浆的配制研究工作,通过对山砂CA砂浆(MCAM)的以抗压强度和流动性为验证指标的正交试验,初步证明了机制山砂应用于CA砂浆中的可能性和各原材料之间的相适性。试验结果表明:"乌江"水泥与专用沥青乳液是相适的;对山砂CA砂浆28 d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水泥、乳化沥青和山砂;水泥与乳化沥青的比值C/A值宜控制在0.6~0.7之间;山砂CA砂浆28 d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8 MPa以上,甚至达到3.0 MPa。  相似文献   
122.
研究目的:隧道衬砌缺陷是隧道检测的一个重要内容,探地雷达在隧道衬砌检测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和广泛的应用空间,分析总结典型衬砌缺陷的探地雷达波形特征,对于隧道衬砌检测具有参考意义。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可知,隧道围岩比衬砌雷达反射信号振幅大,且波形杂乱;衬砌钢结构的雷达反射信号外观上呈现双曲线特征,但钢筋的双曲线幅度窄,钢拱架的双曲线纵向延伸大,横向延伸小;衬砌空洞与围岩空洞的反射波同相轴错乱,有多次反射特征,反射波能量强,频率低。  相似文献   
123.
研究目的:长期以来,虽然对地观测技术在我国铁路勘测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新的对地观测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的时候,其在我国铁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却出现相对滞后,目前,中国铁路已经步入高速时代,针对最新的对地观测技术发展,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找到适合我国铁路勘测设计新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突破点。研究结论:针对目前最新对地观测技术发展态势,铁路勘测设计人员一方面要继续挖掘既有对地观测技术和资料的应用潜力,也要对数码航空摄影、机载激光雷达、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等最新的对地观测技术和成果加大研究、应用力度。对地观测技术既可应用于国家基础测绘,也可广泛应用于铁路地形图测绘、铁路线路选线设计、铁道工程地质勘测、铁路环境评价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4.
研究目的:钻孔桩和地下连续墙是目前深基坑最常用的围护结构型式,但是这两种围护结构都存在工艺复杂、泥浆污染、水下混凝土质量不易保证、工程进度较慢和造价较高等问题。因此,笔者提出以打入预制的钢箱桩做基坑围护,本文从桩身刚度、强度、可实施性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论证其可行性。研究结论:(1)钢箱桩能满足基坑对围护结构刚度和强度的要求;(2)适用于沿海软土地区或沿江阶地;(3)用既有的机具设备即可打桩和拔桩;(4)不用钻孔或挖槽,没有泥浆污染;(5)简化设计和施工,加快工程进度;(6)钢箱桩可重复使用,节约资源,并且能降低工程造价;(7)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5.
在充分利用广州地铁实测数据基础上,通过建立恰当的短路计算模型,证明了在地铁短路过程的发展阶段其短路电流的时间常数是不断变化的;同时,对集肤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通过对实际情况的适当简化,进行了相关仿真研究;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地铁走行轨在集肤效应的影响下电阻和电感参数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6.
用异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为粘合剂,玻璃纤维布为增强材料,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得V500、SS400+、MLXY2、GJ250等型号高速动车组受电弓绝缘弓角,确定了其合适的树脂方案和加工工艺参数。经检测,结果表明其具有优异的机械、电气、耐候性能,满足高速电动车组受电弓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7.
轮轨润滑是重载铁路减轻轮轨磨耗及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配装不同类型转向架的C80B型重载车辆动力学分析模型,利用多点接触轮轨模型和轮轨接触摩擦功进行磨耗评价。计算得出了不同曲线工况下,轮轨润滑对交叉支撑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轮轨磨耗的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28.
针对智能车辆纵向运动时的交通道路适应性问题,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和前车运动速度等因素,研究了智能车辆纵向运动决策与控制方法。论文研究了基于车头时距的纵向运动决策方法并建立不同驾驶行为的目标车速模型,运用变论域模糊推理算法设计了目标加速度模型。基于纵向动力学模型,运用自适应反演滑模控制算法建立了驱动控制器和制动控制器。对高附着系数路面和低附着系数路面的行驶工况进行仿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附着系数路面和前车变速行驶条件下,智能车辆能实时、合理地决策目标车速、目标加速度,实现安全、高效、稳定的跟驰。  相似文献   
129.
基于自主研发的真实道路来流参数测量系统,对多地区、多场景真实道路行驶来流湍流强度进行了测试,发现车辆道路行驶时来流湍流强度远高于风洞水平,道路平均湍流强度为4%,沿海地区湍流强度最高可达20%,在跟车或超车时湍流强度可达 28%。在汽车风洞内模拟了道路行驶跟车、超车等试验场景,对测试车辆气流环境进行了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跟车和超车时,后车来流湍流强度较高且伴随有速度损失,湍流强度及速度损失大小与前车尺寸和跟车距离有关,湍流强度分布范围为2%~33%,与道路实测相当,且速度损失最大为19%。进一步探究了前车放置角度、风洞风速对后车来流湍流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对后车来流湍流强度定量调节的方法。完成了双车风噪测试,结果表明,风洞内高湍流强度环境车内风噪测试调制频谱结果与道路行驶测试结果相符,车内风噪频谱曲线差异主要集中在小于70 Hz的低频段。  相似文献   
130.
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为“三电”技术,电控系统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设计以吉利EV450纯电动汽车的电控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优化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研究设计方案,以汽车电器技术为基础,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设计示教装置电路,实现对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展示,模拟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运行状态、信号处理及状态监控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