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134篇
综合类   134篇
水路运输   160篇
铁路运输   99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京津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 km/h的客运专线,施工技术要求严、标准高,第一次采用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技术,对桥梁工后沉降以及连续梁的收缩徐变提出很高的要求.通过对杨村特大桥跨京沪高速路悬浇连续梁合龙后的变形观测,研究终张拉后和二期恒载不同时期的混凝土收缩和徐变,为以后的施工和梁的超高优化提供依据,也为无砟轨道的铺设和精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2.
文章就船舶轴系中细长轴弯曲变形矫直工艺的火色与温度、最大弯曲值的确定、加热变形量的测量与监控、加热点位置与数量的确定、火焰调节、临界温度火色的观察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3.
通过对江西省昌金高速公路绿化规划与设计的分析,对公路两侧、碎落台、路基边坡、中央分隔带以及立交区、服务区等立地类型的绿化区域进行不同的绿化布局,为高速公路生态环保建设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4.
以工程实践为例,绘制了不同灰剂量对应的最大干密度曲线、EDTA消耗量与灰剂量关系曲线、灰剂量随时间变化曲线。通过分析试验数据,探讨石灰土路基施工时存在灰剂量衰减的情况下对压实度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5.
李昊  陈剑  詹春晓  刘一华 《汽车工程》2007,29(3):246-249
介绍自主开发的后驱动桥噪声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声强测量技术,根据声强测量原理,设计了相应的软件和硬件并介绍了主要功能和关键技术。为了验证噪声检测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在半消声室和普通房间内,分别对标准声功率源和小型电机作声功率对比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噪声检测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受环境噪声影响小,能很好地适应工业现场在线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6.
本文应用不脱钙骨切片技术,配合四环素双标记法和红外线吸收光谱分析,比较了大鼠诱导性异位成骨与自身股骨的骨质形成,矿化过程及骨盐的晶体组成。结果显示,诱导成骨第21天至26天、第26天至30天的骨质形成、矿化速率明显快于自身股骨;诱导成骨第30天的骨细胞计数增多,体积增大十分显著;诱导性骨与自身股骨的晶体构造相同,均为碳酸羟基磷灰石,其分子式为Ca_5[(OH)/(PO_4CO_3OH)_3]。  相似文献   
187.
通过Ansoft仿真平台,以一台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二维和三维仿真模型中进行漏磁系数计算,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通过分析不同永磁体厚度下漏磁系数的变化情况,得出了提升永磁体厚度可以提高永磁体利用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8.
一、案情简介2007年2月26日,信盈海运有限公司所属的"信盈"轮装载河沙9220吨航行至台湾海峡南口,距澎湖花屿岛约50海里处,因主机出现故障导致该轮失控,2月26日0700时,船长命令二副发出求救信号。  相似文献   
189.
詹明  肖飞虎 《船电技术》2019,39(1):47-4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寿命和耐久性是制约其商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准确表征氢气对质子交换膜(PEM)的渗透能力有助于电池的设计安全和运行安全,提高电池的寿命和耐久性。本文主要对PEMFC透氢电流密度的测试误差进行了分析,发现膜厚度、膜穿孔、膜短路以及测试气体压力和湿度,均会对该测试结果带来误差。  相似文献   
190.
There is a lack of consensus as to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travel is causal and, if it is, the extent of this causality. This problem is largely caused by inappropriate research designs adopted in many studi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 (based on path choic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al effect of the pedestrian environment on the utility of walking. Specifically, the paper examines how the pedestrian environment affects subway commuters’ egress path choice from a station to their workplaces in downtown Boston. The path-based measure is sensitive enough to capture minor differences in the environment experienced by pedestrians. More importantly, path choice is less likely to correlate with job and housing location choices, and therefore largely avoids the self-selection problem.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edestrian environment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a person’s walking experience and the utility of walking along a pa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