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6篇
  免费   117篇
公路运输   1276篇
综合类   1189篇
水路运输   1303篇
铁路运输   973篇
综合运输   1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周跃  钱鑫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75-79,M0010,M0011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高架桥梁、轨道交通、下穿隧道等市政交通项目应运而生,而这些新增交通项目与现状地面道路、河道以及市政管线等构筑物的空间冲突,导致城市中小桥梁建设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如何合理地解决市政工程中小桥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工程设计实例提了几点相应的解决思路。从造价、经济、使用管养安全等角度,确定合适的管线过桥组合方案;对于处于平面交叉口处的变宽桥梁,应综合考虑美观、经济、实施简单等方面确定最合理的设计方案;与地下工程有关联的市政工程中小桥需沟通多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162.
Abstract

Red-light-running (RLR)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large number of intersection-related fatalities, injuries, and other losses. The accurate RLR predic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rashes caused by RLR behavior. The RLR prediction is usually composed of two parts: the vehicle’s stop-or-go behavior and the arrival time when the vehicle reaches the stop line. Previous stop-or-go prediction models are usually based on embedded traffic sensor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While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trajectories collected by radar sensors, RLR prediction can be conducted more effectively. In this paper, a probabilistic stop-or-go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the Bayesian network (BN) is proposed for RLR prediction. We extend the deterministic output into the probabilistic output, which provides decision-makers with greater autonomy. The causality of BN improves the interpretability of the prediction model. The BN model is calibrated and tested by the continuous trajectories data measured by radar sensors installed at a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We not only consider the movement measurements of individual vehicles (e.g., speed and acceleration), 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car-following behavior. As a comparison, different machine learning models and the model based on the inductive loop detection (ILD) are adop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BN model has a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performs better in the feature interpret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way for probabilistic RLR prediction based on continuous trajectories, which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traffic safety of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相似文献   
163.
针对蒸汽养护对混凝土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结构破坏和能耗大的问题,采用聚羧酸外加剂的接枝共聚技术,开发出了超早强型的聚羧酸减水剂,并进行了管片混凝土的制备。结果表明,采用超早强型聚羧酸能明显加速水泥的水化进程,促进早期强度的发展,在低温(10℃~20℃)条件下实现管片混凝土的免蒸养,12h可达到管片拆模吊起所需要的强度,这对降低管片混凝土的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4.
"盖挖法"在近接既有建筑物的大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跨隧道洞口段埋深浅、邻近既有建筑物的工程特点,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近接施工影响程度及范围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比选.结果表明,"盖挖法"不但能克服传统方法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而且能够确保隧道的施工进度和既有建筑物的安全,同时可减少对洞口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最佳的近接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5.
在小净距隧道通风过程中,会出现排出的污染空气被吸人到邻近隧道中的交叉污染,严重影响隧道通风的性能和效率.文章以北固山隧道洞口段及隧道外空气域为分析对象,采用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及组分传输方程组,借助Fluent软件,模拟不同速度自然风,针对现有洞口设计、洞口外设置中隔墙以及出口施做明洞3种情况,研究隧道洞口以外污染物扩散对邻近隧道的影响.研究表明:隧道洞口接一段距离的明洞,对缓解通风交叉污染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6.
结合工程案例,从风险源识别及风险控制措施等方面对软土地区盾构隧道的地质灾害进行定性的风险分析,并利用风险分析矩阵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167.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生产组织工作实际,针对轨道交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源,对其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从风险源分析、能力评估、组织架构及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出能够适应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需求应急处置体系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8.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气控制设备箱体电磁兼容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结合某电磁兼容控制台提出了一种电磁兼容的台体结构设计与同行探讨:设计横截面呈"U"字形及平面矩形的不锈钢框架,与碳钢材料台体壳壁门框孔处以焊接形式固定,配置电磁兼容密封材料,形成完整的电磁兼容结构。实践证明:电磁干扰测试和电磁敏感度测试符合设备正常工作要求,结构简洁,可靠性好,便于MACAD制造。  相似文献   
169.
高速公路ETC车道防邻道及跟车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ETC车道系统中,相邻两个ETC车道之间的OBU与RSU相互影响,RSU与非本车道上的OBU进行通讯并完成交易,引起邻道干扰;工程实施、设备等原因引起跟车干扰,造成ETC收费失败。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工程安装、设备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保证ETC车道功能的正确性、完整性,是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70.
基于灰色理论的隧道围岩收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隧道围岩收敛监测信息,应用灰色系统原理和方法,建立了GM(1,1)模型并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灰色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好,能为隧道的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