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8篇
  免费   23篇
公路运输   606篇
综合类   386篇
水路运输   350篇
铁路运输   317篇
综合运输   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介绍国内外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基于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在我国铁路导航定位方面的主要应用领域,分析应用研究的关键技术,阐述主要技术方案、技术路线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22.
雏议《地铁设计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的学习和使用,同时结合一些工程实践,对"规范"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列举分析,并提出个人见解,以推动"规范"的补充完善,增强"规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更好地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723.
针对软弱土层中的浅埋大跨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初支变形、断面底部隆起等现象,通过对原有的断面收敛模式进行修正,提出考虑初支变形与断面底部收敛的统一收敛模式,并以单洞及双洞椭圆隧道为例,推导出该种收敛模式下隧道施工中产生地表沉降的随机介质法预测公式,应用遗传-蚁群混合算法(GA-ACA)解决该预测模型的参数反演计算问题。为验证该模型对浅埋隧道地表变形预测的准确性,以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三—新区间某典型断面为例,分别使用均匀收敛、底部为0、底部非0以及统一收敛模式等4种收敛模式进行参数反演,并将反演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统一收敛模式与隧道断面实际变形规律更加吻合,其预测精度要比不考虑初支变形与断面底部收敛时的预测精度更高,即对浅埋、超浅埋隧道而言,初支变形以及底部隆起等现象对地表变形预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724.
介绍了NX70A型共用平车的研发背景、主要技术参数、车辆结构、技术特点和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725.
水土保持设施作为基本建设项目的附属设施,是各项基本建设项目必要的组成部分。针对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分析研究了防治范围的确定.公路建设所产生水土流失的预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等几个要点问题。  相似文献   
726.
渣油是一种适宜于低等级公路使用的路用材料,通过对其原材料的性能分析,总结出其常用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27.
应用液晶电光效应设计的两种特殊的光学器件——液晶光快门和液晶透镜.阐述了它们的设计原理及结构特点.液晶光学器件的优点是:用低电压和低功耗就能大幅度的改变其光学性质;无须整形加工;廉价且制作简易.因此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728.
从改性沥青及SMA路面的特性入手 ,结合实际施工经验 ,分析影响平整度的主要因素 ,认为重点应从摊铺、碾压和接缝处理等施工工艺方面对平整度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29.
结合施工实践,阐述了影响稀浆封层施工质量的因素,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了施工质量,延长了稀浆封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30.
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早期病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