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针对铁路客运站不同运输生产车间信息孤岛日渐增多等情况,在站务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与安全闭环管理理念,设计了一套以重点事项为中心,适用于铁路客运站重点事项提醒系统,与传统管理流程相比较,重点事项提醒系统具有计划性强、安全标准高、通知时段超前等特点。通过铁路客运站重点事项提醒系统的开发试用,达到减少运输生产车间信息孤岛的预期效果,为铁路客运服务由“数字车站”向“智慧车站”的演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船用脱硫塔在船舶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屈服、屈曲与振动方面的结构安全性问题,以某散货船拟采用的脱硫塔为研究对象,分析船用脱硫塔的载荷情况,通过有限元软件评估船用脱硫塔的屈服、屈曲强度与振动特性。结果显示,该船用脱硫塔屈服强度满足许用要求,在温度载荷作用下外壁局部产生较高应力;采用屈曲特征值分析法初步判断该脱硫塔不会发生屈曲;在脱硫塔外壁设置环状加强筋,能有效提高脱硫塔固有频率,避开共振频率范围,经济性远优于增加塔壁板厚。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掌握大型铁路客运站候车区旅客集散特点,预测旅客聚集能力,在旅客到站提前时间分布拟合研究基础上,从微观仿真角度提出了到达旅客生成方法,建立了大型铁路客运站候车区微观仿真逻辑模型. 以大连站为实例,得出该站高峰期候车区客流变化曲线和最高聚集人数95%置信区间为[3 638,3 706]. 以候车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为目标函数,对候车区客流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研究发现:旅客到站提前时间对数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对候车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和旅客平均逗留时间均有显著影响;送站人数比例对最高聚集人数有显著影响;进站检票模式只对平均停留时间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铁路客运站客流到达、疏散的时空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型铁路客运站到达旅客疏散仿真概念模型. 从车站到达旅客交通特性出发,在经典社会力模型基础上对旅客站内交通行为进行微观仿真建模,并对模型的行人尺寸和期望速度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标定. 通过对沈阳铁路局大连站到达旅客疏散仿真实验,得到该站地下通道和南出站口处旅客人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旅客最高聚集人数95%置信区间和高峰出现的时间,到站旅客换乘时间95%置信区间,找出了存在安全隐患的带状区域和点状区域. 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以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为例,介绍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的整体规划、具体实施项目及未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刘杰强  王玮  付佳 《港口科技》2010,(11):16-21
对RTG实施"油改电"工程以后,为实现设备的精细管理,开发了一套场桥无线智能统计系统。介绍了智能无线统计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软件功能。并阐述了该系统的创新点和优点。该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某散货船甲板室的翼桥结构为研究目标,针对船型升级要求,提出4种不同的翼桥结构设计方案,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不同方案下翼桥结构的固有频率与振动响应,与SMCR转速下主机缸频、螺旋桨叶频比较,验证是否避开机械设备工作频率,并从结构重量、固有频率,以及振动响应3个方面比较4个方案的性能参数,方案四比原方案重量有所减轻,结构固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均质平衡流理论,应用商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开展了三维带圆盘空化器的水下高速航行体在并、串联航行时自然超空泡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航行体间距对空泡形态和减阻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并联时,以上航行体为例,上表面的空泡长度小于下表面,随着间距的增大,上、下表面的空泡长度均不断减小,同时并联航行体摩擦阻力系数小于单航行体;串联时,前航行体的空泡尺寸大于后航行体,随着航行体间距的增大,后航行体的空泡尺寸逐渐增大,同时后航行体压差阻力系数远小于单航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