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研究温拌橡胶沥青的老化特征与规律,从宏观性能指标和红外光谱分析两方面分别对Evotherm DAT和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的模拟老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与原样橡胶沥青做对比。结果表明:Evotherm DAT温拌橡胶沥青在163℃的老化趋势与原样橡胶沥青没有明显不同,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结合料在各段老化段的低温劲度和抗疲劳性较原样橡胶沥青和DAT温拌橡胶沥青差,在高温稳定性、降黏效果上明显优于原样橡胶沥青和DAT温拌橡胶沥青;在红外光谱分析中,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较原样橡胶沥青耐老化,而Evotherm DAT温拌橡胶沥青的老化不宜用红外光谱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22.
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大跨径钢桥面沥青铺装层的裂缝行为展开了全面的分析,介绍了断裂力学相关理论,基于断裂力学理论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铺装层疲劳开裂,综述了裂缝行为机理以及裂缝几何因素(缝长、缝深)、铺装体系(铺装层、正交异性板、黏结层)及外界环境(温度、重载及超载、水)对铺装层裂缝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铺装层疲劳裂缝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点弯曲梁试验、楔入劈裂试验的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以及钢桥面铺装层体系足尺3D有限元模拟方法,运用离散元虚拟模型的细观分析方法对裂缝行为机理的研究较室内试验更好,且3D模型效果较2D更优;总体而言,铺装层裂缝扩展速率随裂缝长度、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外界荷载的持续作用使铺装层处于更加不利的工作状态,优化铺装体系设计可以延缓铺装层裂缝扩展速率。研究结果可为钢桥面沥青铺装的抗裂设计及后期维修养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重复加载作用下水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动态加载过程中混合料流变特性的演化规律。论文以AC-20沥青混合料为例,分析了水对沥青混合料损伤的机理,采用单轴重复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处理模式下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水对沥青混合料的损伤是水剥离和泵吸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随着荷载作用水平和试验温度的增加而变差,特别是在重载和高温条件下,混合料更容易发生塑性流动而出现高温失稳;同饱水浸泡处理相对比,冻融循环处理对混合料损伤更大,其造成的高温稳定性能衰减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4.
河南省郑州-石人山高速公路是横贯河南省中西部的一条中央辐射线,途经郑州、许昌、平顶山等重要城市,跨越平原、山岭、湖泊等自然地貌,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被交通部列入2005年度部省联合组织实施的典型示范工程。文章主要介绍该项目的总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5.
制备了带预切口的钢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小梁试件,进行了电磁感应加热试验,分析了加热距离、钢砂粒径与钢砂掺量对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裂纹自修复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导电材料使用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加热距离越小,试件感应加热速率越大,当感应线圈距离试件顶面10mm时,试件具有较大的加热速率且便于采用红外摄像机捕捉影像;在混凝土制备时钢砂易于分散,钢砂粒径与掺量越大,混凝土的感应平均加热速率越大,其中,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4mm时,试件顶面具有最大的感应加热速率,为1.25℃·s~(-1);随着钢砂掺量增加,试件的感应热自修复率逐渐提升,试件顶面最高温度达到80℃时,其平均自修复率为89.2%,且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 mm时,试件具有最高的自修复率,为96.2%;钢砂提高了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但是对低温抗裂性有一定影响,当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mm时,试件的动稳定度为6 813次·mm~(-1),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为93.18%,浸水马歇尔残留强度比为93.88%,同时低温弯曲应变下降为3.155×10~(-3),仍然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不小于3.0×10~(-3)的要求;建议采用钢砂体积分数为6%与粒径为1.0mm的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用于感应加热自修复路面。  相似文献   
26.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橡胶沥青+单粒径碎石的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的准备、质量控制以及安全环保措施等。  相似文献   
27.
水下爆炸气泡对水面舰船载荷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势流理论采用边界积分法求解拉普拉斯方程,阐述水面舰船附近三维爆炸气泡脉动过程的计算模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气泡运动规律的同时,着重研究爆炸气泡对船体的载荷.计算结果揭示出爆炸气泡对水面舰船的整体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8.
贺晓东  何亮 《公路》2021,(3):201-205
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综合调控模型,对优化项目管理路径、实现管理最优配置、完善项目管理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运筹学下,通过细化项目管理工作,利用指派原理建立了Drmax目标函数模型,结合宏观调控因子Dr,获得了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综合调控模型,并对其极限临界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γ→0,β→1,模型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Δn→0时,G(x)→0,达到最优调控,项目管理体系稳态发展,Δn→n时,G(x)∈[1/2,1),n越小,调控优势越显著,Δn→+∞时,G(x)→1,为极大值调控状态,对项目管理体系产生较大的抑制效应;当γ→1/2,β→1/2,宏细观因素所占权重一致,Δn→0时,G(x)→1/2,调控效应达到中值水平,Δn→n时,G(x)∈[3/4,1),n越小,模型达到最优调控,Δn→+∞时,G(x)→1,为极大值调控状态;当γ→1,β→0,模型受细观调控影响较大,G(x)∈[0,1],模型受参建单位与全过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响应程度、全过程生命周期内的参与程度、内部组织架构的复杂程度等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9.
为揭示热再生沥青混合料(RHAM)在后生产阶段新旧沥青混融程度演变及其对RHAM水稳定性的作用,在调研后生产阶段中RHAM的温度耗散规律与耗时的基础上,以时-温当量为指标构建了4种典型后生产阶段工况,采用Pb标记新加沥青,借助能谱仪分析了时-温当量对新旧沥青融合的促进作用;通过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试验模拟了轮胎运行作用下雨水对再生沥青路面的冲刷效应,解析了时-温当量与RHAM在动水冲刷条件下水稳定性的定量关系;对比了5个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工程中7种RHAM在后生产阶段前后的强度差异,并论证了时-温当量对再生沥青路面压实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后生产阶段中新旧沥青的融合程度与时-温当量呈正比关系;提高时-温当量可抑制动水冲刷下RHAM的空隙发育,从而改善其水稳定性;时-温当量每提高10%,RHAM在未冲刷和弱、中、强冲刷下的马歇尔稳定度分别增大了0.86%、2.94%、2.13%和3.34%,冻融前后的劈裂强度分别提高了1.24%和0.21%;RHAM经历后生产阶段后的稳定度均较之前有显著提高,增幅介于9.0%~32.4%;在保证压实温度和规范施工的前提下,时-温当量与压实质量之间没有必然...  相似文献   
30.
针对乳化沥青与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介绍了冷再生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乳化沥青与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分性能,总结了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路面结构设计方法,论述了相关路用性能演化规律以及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提出了冷再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成分间相互作用机制及强度破坏机理复杂,回收沥青混合料来源和掺量以及沥青老化程度、沥青以及外加剂种类及含量均会显著影响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性能;不同的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在级配选择、沥青等级、成形方法、养护方式以及性能评价指标等方面差别较大,大多采用试验测试法指导配合比设计;冷再生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经历了从经验法到力学-经验法的转变,通常将冷再生材料视为无黏结颗粒材料或者沥青黏结材料进行结构设计,目前仍缺乏符合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材料特性的力学失效设计准则;在工程应用方面,应充分考虑冷再生结构层位及力学响应,明确抗车辙、抗水损害、抗疲劳和低温抗开裂的性能需求,以指导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设计;未来应从施工工艺和材料组成两方面加强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研究,建立以力学指标为基础的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