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8篇
  免费   35篇
公路运输   732篇
综合类   311篇
水路运输   370篇
铁路运输   244篇
综合运输   4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491.
本文通过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缺陷等的检查评估,选用适宜的修补加固材料和方法,介绍裂缝的分类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诊治;并介绍通过修补加固材料的特性以及其适用的修补方法和部位。使其取长补短,既达到修补加固的目的,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492.
为修复钢筋混凝土梁在使用阶段中由于材料老化、裂缝开展等原因造成的损伤,提出一种基于Arduino智能平台和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特性)的智能修复控制系统,根据挠度及裂缝控制原理,设计智能修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输入模块、处理模块和输出模块组成,当检测到钢筋应变超过限值时,输出模块升高SMA丝材温度对梁体进行修复。为验证该智能修复装置的修复性能,设计对比梁A(无修复装置)与试验梁B(加装智能修复控制装置),在加载过程中对试验梁B进行3次修复,对2根梁的跨中挠度、钢筋应变及裂缝宽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破坏时试验梁B的跨中挠度、裂缝宽度均小于对比梁A,并且在3次修复中试验梁B的跨中挠度、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变最大回复率分别为31.0%、47.0%和71.5%。说明该智能修复控制装置可以监测试验梁受损情况并激发SMA材料对试验梁实施修复,实现钢筋混凝土梁的智能修复。  相似文献   
493.
介绍了一种以公共电话网为传输媒介的区域联网报警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系统构成、基本功能、特点以及软、硬件的实现.该系统具有自动报警、监听、录音、报警信息的自动维护和管理等多项功能.它集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于一体,可靠的实现了区域之间的联网报警.  相似文献   
494.
杨静  ;何江达 《中国水运》2009,(3):179-180
采用隐含锚杆有限元子结构形式,推导了锚杆的有限元子结构基本列式,系统研究锚杆对边坡岩体的加固作用以及锚杆在随加固区变形过程中存在的反向"锁固力"对岩体变形的抑制作用,从而提出以有限元子结构的方式来模拟系统锚杆支护效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495.
随着软件及软件密集系统的大量使用,软件对现代军事战争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武器系统装备软件,提出软件保障活动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主要保障活动,为武器系统装备软件保障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96.
船模规则波自航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船模规则波自航试验的方法、规则波中自航因子频率响应曲线的数据整理和表达方法、不规则波中收到功率的谱分析统计预报方法,并给出了不规则波中船舶的失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497.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设计与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中常常发生大变形地质灾害,给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建设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文章依托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分级,制定了初期支护破坏准则,同时建立了地应力合理释放与有效约束之间的平衡。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设计与施工中,通过采取预留变形量、合理的初期支护、可靠的开挖工法、关键部位锚注加强、动态支护补强等5项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大变形的发生,达到了初期支护不破坏、不拆换的目的,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快速建设。  相似文献   
498.
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指标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隧道围岩失稳模式和稳定性判据一直是工程界争论的焦点,迄今没有科学合理的标准,常以洞周位移或塑性区经验值作为稳定性判定指标。洞周位移受围岩弹模、隧道形状等因素影响,而且不同部位变形值差异很大,很难找到统一标准;以塑性区作为稳定性判据优于以位移作为判据,围岩塑性化反映连续介质宏观塑性流动力学动态,而不能用于量化判定由优势结构面控制节理岩体破坏的隧道稳定性。文章结合细观节理形态和变化,通过UDEC离散元程序,研究节理岩体隧道失稳模式及量化的稳定性判定指标,探讨了细观结构机制和宏观力学行为关系。结果表明:(1)结构面极大地削弱岩体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结构面变形与强度性质对于隧道稳定性起着关键控制性作用;(2)节理岩体隧道扰动区可划分为脱落区、张开区和剪切滑移区,其中脱落区表征围岩失稳模式,张开区围岩处于脱落临界状态,即塌方潜在区域;(3)剪切滑移区是诱发围岩发生渐进性破坏主因,提出将剪切滑移区作为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判定指标具有严格力学依据,可以定量化评价围岩稳定程度。最后,以在建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例,对比了锚杆支护前后力学效应,验证了以剪切滑移区作为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判定指标的可靠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499.
本文依托本公司拟设计的某工作于挪威北海区域的封井平台为载体,研究了平台饮用水系统设计时,为满足NIPH规范需要注意的内容及一些设计经验。具体内容包括:满足挪威饮用水系统相关规范体系、系统各个设备的选型及配置、系统材质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本文旨在介绍满足该规范的设计要点,可供有类似入级要求的平台饮用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0.
文中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002~2005年中文图书外借及馆藏情况的有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旨在通过研究读者阅读倾向,找出读者需求与馆藏文献结构之间的最佳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