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223篇
综合类   104篇
水路运输   124篇
铁路运输   82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于现有地表和地下排水结构物不能适应膨胀土地区路基防排水的要求,在某公路试验路基修筑中,采用了刚柔复合结构型天沟和半渗沟两种新型排水结构物.结果表明,刚柔复合结构型天沟具有较好的抗胀缩变形能力,截排水效果良好;半渗沟既保证了坡顶正常蓄水功能,又排除了路堑边坡的浅层地下水,是一种适于处治膨胀土路堑边坡浅层地下水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2.
针对青岛滨海公路施工现场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分别采用真空预压、堆载预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强夯片石墩等软基加固法加固软土地基.结合各种软基加固方法的技术特点、施工概况及加固效果,分析和探讨了青岛滨海地区公路软土地基加固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3.
发动机的气缸盖在使用中,会因缸盖螺栓、螺母扭紧力矩不均匀,高温时拆卸等因素引起率形。气缸盖变形一旦超过允许值,必须进行修房。缸盖修磨常用的是铣、削等工艺,修磨后均会使气缸盖变薄。  相似文献   
24.
基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城市排水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城市日益突出的水资源危机以及现有雨洪排水系统所导致的城市水涝、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环境问题,提出了基于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城市雨洪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汛期雨水“先就地利用,后排出,再蓄积调节利用”。该方法可以达到节约城市生活饮用水资源并减轻防洪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26.
斗轮式取料机行走位置校正装置在定位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原有行走机构定位原理与状况.介绍了新定位装置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案,改革后提高了全场设备相互协同的效率和相互保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7.
通过综合通信网络,实现系统、全面、高效的远程知识共享和管理的装备维修远程技术支援系统,是实现一体化保障组织体系,加强一体化协同保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远的未来,随着通信技术和信号管理技术的发展,将构建安全、可靠、开放的远程技术支援通信网络平台一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SOA,Service Oriented Achitecture).在此过程中,需研究更高效、通用的抽象知识表示,构建更科学的服务评价体系和全方位的通信网络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报话计费系统的设计原则,结构,功能,以及远景。  相似文献   
29.
随着客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客车运行安全尤显重要,新装备新技术在客车上的不断采用给客车安全提供了硬件保证。现阶段我国普通客车装用的制动阀有L3型三通阀、GL3型三通阀、104型分配阀、F8型分配阀。随着车型的更新,L3型、GL3型三通阀已逐步淘汰,104型分配阀成为主型产品。F8型分配阀采用二、三压力机构作用原理,是铁路客车分配阀的升级产  相似文献   
30.
为深入研究砂板岩隧道突水灾变机制及规律,以中老铁路新平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模型试验再现了隔水板岩渐进破坏型突水灾变演化过程,分析了围岩应力-应变特征、渗透压力与流量随隔水层厚度减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砂板岩突水灾害经历了渗流、涌突和衰减3个阶段,本质上是在开挖卸荷和应力-渗流耦合作用下,隔水层中薄弱部位裂隙逐步扩展、贯通直至突水通道形成,隔水层稳定性逐渐丧失的渐进过程;(2)围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渗透压力和流量的关系均具有明显的前兆特征和阶段性特征,其变化规律反映了灾害的孕育、发展和演化过程;(3)渗透压力和流量变化过程中均存在一个突变点,突变点可作为隔水层阻水能力劣化的特征点,该点所对应的隔水层厚度即为隔水层临界安全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