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7篇
  免费   134篇
公路运输   1847篇
综合类   1129篇
水路运输   1209篇
铁路运输   1039篇
综合运输   17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为了梳理燃气轮机热障涂层服役过程中的高温腐蚀问题,  方法  对燃气轮机热障涂层腐蚀类型和提高抗腐蚀性能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展望了提高热障涂层抗腐蚀性能的发展方向。  结果  经归纳分析,燃气轮机热障涂层腐蚀类型主要包括:陶瓷层高温相变、粘结层氧化、盐雾腐蚀、CMAS腐蚀以及燃料杂质腐蚀。提高热障涂层抗腐蚀性能的方法主要有:发展新的抗高温腐蚀涂层材料、进行涂层表面防腐处理、改变涂层系统结构以及提高燃气轮机辅助清洁功能。  结论  未来开发性能优异的新材料仍是提高热障涂层抗腐蚀性能的主要方向,而改进涂层结构设计、材料纳米化对提升热障涂层抗腐蚀性能有很大潜力。随着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对涂层的高温腐蚀研究将逐步从热障涂层转向环境障涂层(EBC)。  相似文献   
122.
基于有限元软件KENSLABS, 构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轮载损伤计算模型, 引入地基季节调整系数与零养护疲劳准则, 分析了土基模量整体削弱对路面疲劳开裂指数的影响, 探讨了当量轴载系数与多轴通过一次的计算次数对土基模量的依赖性, 研究了不同土基模量下板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单轴轴重、单轴每日重复作用次数等核心路面设计参数与路面开裂指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开裂指数随着地基季节调整系数的减小而增大, 增大速度随地基季节调整系数的减小而加快, 当地基季节调整系数从1.0减小为0.8和从0.4减小为0.2时, 在单轴、双轴和三轴荷载作用下, 路面开裂指数分别增大了2.8、2.9、1.5倍和49.8、269.0、1 351.4倍; 当量轴载系数与多轴通过一次的重复计算次数受到板厚与土基模量的影响, 在土基模量为60 MPa, 板厚为15cm或35cm时, 单轴荷载比双轴荷载更易产生损伤, 双轴荷载比三轴荷载更易产生损伤, 在土基模量为20MPa, 板厚为15cm时也是如此, 但在土基模量为20MPa, 板厚为35cm时, 结论则与前相反; 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开裂指数随着面板厚度、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单轴轴重、单轴每日重复作用次数而改变的幅度与土基模量直接相关, 当土基模量为20、60 MPa时, 面板厚度从21cm增加到25cm, 疲劳开裂指数分别减小1.18×10、1.18×10-2, 当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从4.0 MPa增大到4.4 MPa, 疲劳开裂指数分别减小1.28、2.20×10-3, 当单轴轴重从80kN增大到160kN时, 疲劳开裂指数分别增大5.48、7.36×10-3, 当单轴荷载每日重复作用次数从50增加到90时, 疲劳开裂指数分别增大2.05×10 -1、5.07×10-4; 增设厚度为15cm的水泥稳定基层后, 设定工况下的路面疲劳开裂设计寿命增加3.42年; 在提高土基模量的同时, 宜优先考虑适当增加板厚, 严禁超载, 设置水泥稳定基层等措施, 可以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受轮载作用的疲劳开裂破坏。  相似文献   
123.
车用柴油机加速瞬态过程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车用柴油机在加速瞬态过程中的控制策略,建立了直列4缸电控单体泵柴油机的数学模型,模型包括燃烧模块、进排气系统模块、带中冷的增压器模块和控制器模块。在加速过程中,针对废气涡轮增压器的滞后问题,设计了一阶油门滤波的油量供给策略。通过仿真研究,给出了根据空燃比和发动机转速变化量决定的控制时间常数。  相似文献   
124.
为确保外浮顶原油储罐浮顶落底后的安全运行,杜绝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通过建立气体在线检测系统,选择外浮顶上方的8个自动通气阀作为采样点,分别采集检测储罐内部气相空间和储罐外部浮顶上方的气体,并分析氧气体积分数和油气体积分数变化过程,再结合燃烧三要素判断储罐发生燃烧爆炸的风险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外浮顶落底的原油储罐,其内部气相空间氧气体积分数会升高至21%,油气体积分数会升高至爆炸范围以内,落底时间至少持续48 h油气体积分数才能初步降低至爆炸范围以下;储罐落底静置时,储罐内部油气会随着环境温度变化反复挥发,多次升高至爆炸范围以内。落底储罐会长期处于高风险运行状态,须从防雷、防静电、限制点火源等角度出发,加强外浮顶落底储罐安全管控措施并提升技术保障水平,确保外浮顶落底的原油储罐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25.
提出了一种简单新颖的水轮发电机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一个高阶、非最小相位的水轮发电机组中.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被控对象的所有稳定控制器均可用两个独立的自由参数q1和q2来描述.以我国某水电站的真实数据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保证水轮机调节系统获得鲁棒稳定性和良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26.
流程重构实现汽车物流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汽车生产与汽车消费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成为世界最有潜力的汽车大市场。然而,中国汽车产业在赢得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而现实的挑战。一、实现汽车物流集成一体化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从我国整个汽车产业看,其在生产、技术、控制复杂度和先进性方面,无疑是已成为我国工业生产技术、产品研发以及营销推广的先驱者之一。然而,在供应、分销和配送等物流的运作上,却常常显现出薄弱点。从汽车企业内部看,企业当前的生产模式主要是根据预测和现有库存来…  相似文献   
127.
索夹是连接悬索桥主缆和吊索普遍采用的关键构件,该部位的设计目前主要取决于相应的力学标准和设计者的经验,此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故进行索夹空间具体形式的研究十分必要。以长沙市三汊矶湘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取索夹耳板及过渡部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不同倾角的双吊杆索夹有限元实体模型,分析索夹基本结构的力学性能。基于变密度法连续体拓扑优化理论,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对索夹基本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拓扑优化结果分析,优化后索夹结构模型图与基本结构应力云图具有明显相似性,可参照基本结构静力分析中应力等值线进行新型索夹的概念设计。综合考虑优化后索夹结构侧边线倾角的变化规律和索夹设计区域相对索夹中心的偏移幅度,调整索夹吊孔位置使吊索合力尽可能的通过索夹中心。拓扑优化中索夹设计区域的偏移距离与吊索力的偏移距离存在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经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优化后索夹形状的简化拟合公式,在满足索夹抗滑及结构受力均匀的前提下使材料用量最经济。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结构应力安全储备的前提下,优化后索夹结构的耳板相较于基本结构减重约50%~60%,相较于原工程背景结构减重约20%。索夹拓扑优化实现了结构轻质、高强和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8.
为提高市政桥梁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市政桥梁工程的特殊性与施工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着重研究了抗震设计的原则,提出了市政桥梁结构抗震设计与设防的措施,以期为提高市政桥梁工程的抗震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齐越  张功瑾  夏波  高峰  刘针  董敏 《水道港口》2021,42(2):207-213
基于辽东湾西北部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1 a的风和波浪观测数据,分析风浪特征,统计分析风和浪的年和季节变化规律,对波高与周期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了大风浪时风速与波浪的相关性.受地形影响主要浪向是偏S向,强浪向为偏SE向,秋季和冬季偏E向的波浪所占频率有所增大.年常风向为SW向,强风向为SW向,春夏季节的常风...  相似文献   
130.
现如今,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也得到了更好地发展。人们对于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的研究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主要对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仿真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虚拟仿真智能结构、环境、技术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