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6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39篇 |
综合类 | 110篇 |
水路运输 | 81篇 |
铁路运输 | 70篇 |
综合运输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41.
342.
[目的]无人帆船的操纵性预测对实现智能循迹航行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了研究舵角与船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实现对操纵性的准确预测,[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无人帆船船—舵斜航粘性流场模型及其水动力特性,在对船—舵系统的水动力特性进行仿真前,分别对船体、敞水舵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方法予以初步验证;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无人帆船船—舵斜航粘性流场的数值计算;最后,利用MMG分离建模方法建立帆船的操纵运动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对微分方程进行求解,通过模拟船舶Z字形航行来分析船舵对船体操纵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应用CFD方法预报船体操纵性可行。[结论]船体的操纵性能可以适用于规定工况下无人帆船的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343.
344.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从管理工作系统分析科学发展观下科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用多学科视角探索了大众化高等教育高职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为科研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等方面谈谈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45.
346.
论述了冲积性浅滩类型、基本成因,水流特性及其变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全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合理确定浅滩的整治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47.
俄罗斯的白蛉(Moskit)反舰导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制“白蛉”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超音速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它领先于西方国家同类型的反舰导弹近20年。今天,或许没有任何其他型号的反舰导弹能象“白蛉”导弹那样引起西方海军的严重不安。本文介绍了该导弹的设计特点、操作性能、主要系统简况、主要运载平台、计划中的改型以及出口前景等。 相似文献
348.
从铁路车辆的安全运用及服役评估出发,论述了转向架部件(如构架、车轴等)的抗疲劳评估及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合金钢EA4T车轴和碳素钢S38C车轴的设计理念差别,阐明了车轴运用评估中存在的难定量和过保守的理论局限性; 首创了“名义应力”+“损伤容限”有机融合的阶梯疲劳评估方法,给出了样本信息聚集改进原理、基于单轴拉伸的裂纹扩展模型、应力-缺陷-寿命的三参数评估图和表面残余应力重建等四大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传统名义应力法的抗疲劳设计给出的寿命预测偏于保守,导致车辆部件维修不足或者过度维修; 基于单轴拉伸性能的新型裂纹扩展模型的精度优于NASGRO方程; Kitagawa-Takahashi图把基于名义应力的疲劳极限和基于断裂力学的缺陷特征有机关联起来,比Goodman图更直观、定量和全面; 基于表面单位压力法,获得了与实测结果一致的S38C车轴的压缩残余应力分布,表明压缩残余应力的引入提高了新干线车轴的抗微动磨损能力和抗疲劳裂纹扩展能力; 广域环境服役、超高周疲劳、增材修复再制造、断裂求解技术及动力学和强度学结合等问题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49.
汽车碰撞损伤是当前汽车修理中要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人均拥有汽车的数量迅速增长;道路的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和立交桥的增多,汽车的车速增高,车辆碰撞事故也迅速增加。汽车碰撞损伤的主要部分是车身,所以本文阐述汽车车身碰撞损伤程度的检测、判断与修理。 相似文献
350.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非集计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的基本理论与建模方法,结合2003年北京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选择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私人小汽车等在内的5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交通方式作为居民出行的方式选择肢,确定了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特性变量及相应的取值方法,建立了交通方式选择MNL模型。应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无约束最优化函数对所建的MNL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标定,并通过命中率的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非集计建模方法能够较全面的考虑居民出行选择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尤其是将出行者的个人特性影响因素引入模型,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