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33篇
公路运输   220篇
综合类   169篇
水路运输   156篇
铁路运输   107篇
综合运输   2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按9工况法规对车用电喷式汽油机进行排放测量试验,对3种有害排气污染物(CO,HC,NOx)单工况和同类工况分担率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工况对整机排放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改善该类汽油机排放水平的重点研究工况。  相似文献   
112.
高职近机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和教育特征,分析了高职近机类专业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3.
测量技术与电子仪器使用是一门知识面很广,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本文基于工学结合,重构工作任务教学模式这一出发点,构建生产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构建虚拟仪器测试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14.
提出一种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用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的控制。该方法采用霍尔传感器对D状态观测器位置估算值进行校正和补充,省略了高分辨率位置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降低了硬件成本。通过D状态观测器和霍尔传感器两个位置估算值的信号冗余,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使电机转矩波动指标达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5.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 DSP技术课程教学平台用超声波测距系统.超声波测距可用于智能车避障、测量物体距离、车体位置监控等自动非接触测距方面.本文所设计的超声波测距系统测量范围为0.10~3.50m,测量精度1cm,优点是比较迅速、方便、非接触、计算简单、可实时控制,并且在测量精度方面能达到工业实用的要求.本系统还可应用在其他有测距要求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体外条件下3-羟基丁酸(3-HB)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孕14.5d大鼠胚胎大脑皮质NSCs,分别以不同质量浓度3-HB(0.1、0.05、0.02、0.01g/L)处理培养至第3代的NSCs,以未加药组作为对照。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NSCs的分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HB对NSCs的增殖、活力没有显著影响,但3-HB处理组NSCs分化为β-tubulinⅢ阳性细胞(神经元)的比例增加,而分化为GFAP阳性细胞(胶质细胞)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3-HB不影响NSCs的增殖,但可促进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17.
文中针对当前职业教育中片面强调专业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忽视个体从事不同职业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的问题,提出职业教育应关注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能力培养,以融合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并对综合职业能力教育模式的内涵、特征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策略及教学组织选择,以及学业评价等方面探讨了综合职业能力教育模式构建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8.
“四网融合”发展背景下,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成为重要发展趋势,而跨线站则是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线路互联互通的关键节点,因此有必要对跨线站设计进行探究。从优化车站运输组织出发,对跨线站配线方案进行研究,为实际配线布设提供参考。首先,以跨线运营模式为研究对象,根据跨线前后信号制式异同,将跨线分为同信号制式跨线和跨信号制式跨线,分析两种跨线模式列车作业种类及流程,并研究两种模式下行车组织、承载客流形式、应急管理等因素对于车站配线设置的相关需求。之后,结合配线需求,针对同信号制式和跨信号制式跨线站,分别提出了配线布置原则。最后,基于布置原则,在进一步分析两种跨线站列车作业特征基础上,研究并提出适用于不同车站构型、不同客流特征的典型配线设置方法,并进一步考虑运输组织适应性、建筑规模、工程量等因素提出适应不同实际运营场景的建议方案。通过研究,对于同信号制式跨线站,建议以在发车端设单渡线、交叉渡线等配线为主;对于跨信号制式跨线站,结合当前技术条件建议增设到发线,并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折返线等其他配线。  相似文献   
119.
以实际工程为依托,针对V级软弱破碎围岩中重载浅埋隧道的特点进行施工方案的分析,以及针对施工过程中保护措施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论证了其安全施工措施的可行性,并通过其监测内容及监测结果的实时分析与反馈,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长期监控量测结果表明,该隧道处理措施是安全可行的,达到了围岩与支护结构体系安全与稳定的要求,所采用的安全施工措施以及信息化施工方法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0.
PP-ECC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P-ECC)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在弯曲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能的差异,通过四点弯曲加载,对PP-ECC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探究. 对PP-ECC梁的弯曲破坏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基于计算假定和简化后的PP-ECC本构模型推导出PP-ECC梁各阶段的理论临界荷载;通过试验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并对比相同配筋率下PP-ECC梁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在抗弯承载力、裂缝发展形态、跨中最大变形以及延性等方面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受拉区PP-ECC材料开裂之后并不退出工作而是协同受拉钢筋参与全截面受力;使用简化本构模型计算的PP-ECC梁理论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精度达到0.83~1.17,具备较良好的精度;PP-ECC梁在达到极限状态时,受拉区呈多裂缝稳态发展,在达到80%极限承载力时,最大裂缝宽度小于0.2 mm;相同配筋率下,PP-ECC梁在每一加载级别的变形、跨中最大变形以及位移延性系数均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跨中最大变形和位移延性系数平均提高71.39%和42.84%),并且随着配筋率的提高,跨中最大变形和位移延性系数下降;配筋率相同时,PP-ECC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平均提高6.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