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73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57篇
铁路运输   26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193.
6月10日中午,东海海面上艳阳高照,银波粼粼。某支队由八艘驱逐舰和护卫舰组成的编队,正在湛蓝的大海上犁波斩浪,纵横驰骋,汽笛声声,炮口高昂,好一派威武雄壮的气氛。“滴铃……”“一级战斗警报,一级战斗警报。”中午12点正,132战舰发出了一级战斗部署。有如一阵急风暴雨。跑步声、电话铃声、口令  相似文献   
194.
以四渡河特大悬索桥的隧道式锚碇围岩为研究对象,基于该工程实际围岩岩石材料蠕变试验所得的本构关系,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围岩的稳定问题进行了粘弹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围岩的蠕变效应不致影响该隧道岩锚体长期稳定性,该结果为四渡河悬索桥隧道锚固系统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5.
针对某车型悬架调校后导致前纵梁支架失效的问题,建立了前、后悬架ADAMS虚拟仿真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在各种工况下悬架调校前、后的前纵梁支架受力变化情况,找出了前纵梁失效的根本原因。针对该原因对悬架重新进行了调校,对纵梁支架进行了工艺改进,并采用有限元模型和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96.
由于结构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及使用环境等存在的问题,导致钢筋混凝土构件在使用中逐渐出现老化、损伤,甚至出现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和安全。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理论,分别从钢筋截面面积减小、钢筋屈服强度降低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下降三方面,分析钢筋锈蚀对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并采用ANSYS软件模拟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行为,通过分析计算结果,总结经验,为构件加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7.
0引言中国的桥梁加固技术已日趋成熟,但是加固施工的工作平台依然以支架搭设为主,由于支架搭设比较依赖现场地质条件,且搭设高度过高对支架稳定性的影响较大,使得高墩桥梁或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梁体加固仍存在各种问题和不便~([1-2])。鉴于此,对无支架加固方法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将在中、高墩桥梁的加固施工中代替支架加固施工方法成为主流。除此之外,无支架加固施工技术不仅可以解决高墩桥梁加固施工作业的难题,还能减少支架搭设方面的相关费用,并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对于互通和立交形式的桥梁,无支架加固施工可以在不影响下部交通的情况下完成,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5])。  相似文献   
198.
卫瀛海 《珠江水运》2022,(21):89-91
为提高琴江流域洪水预报精度,充分合理利用洪水资源,缓解该流域下游的防洪压力,同时为水库防洪调度以及经济运行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文章研究了集总式概念性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在该湿润流域的适用性。选取该流域1990至2011年实测数据,利用广东省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平台构建尖山站新安江模型,模型计算时段长为1小时,分析新安江模型在该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结果可以达到《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规定的作业预报精度要求,综合评定本方案为乙级方案,且对于流域内的洪水模拟效果也比较理想,可用于发布正式预报。  相似文献   
199.
<正>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院作为全国首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职业院校,为打造汽车专业特色与品牌,先后以省级示范校、国家示范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级高水平重点专业与高水平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为契机,从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出发,探索实施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并使之融为一体的教学改革,在校企融合、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及学生评价等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