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2篇
公路运输   115篇
综合类   77篇
水路运输   104篇
铁路运输   56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通过对比试验,对掺加固化剂的粉煤灰混合料进行测试,其性能满足公路、市政路基填料使用要求,具有较好的抗压、抗剪、耐水性及耐久性.通过对粉煤灰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各项性能测试,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3.
在研究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数据传输模式基础上,分析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各种安全威胁,提出基于IPSec协议的接入保护方式。IPSec使用严格的密码认证协议及加密算法来保证IP通信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能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4.
以新疆达坂地质区某隧道为例,分析泥岩隧道仰拱的长期稳定性。通过基于隧道岩体结构、岩块强度和长期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运用H-B强度准则和BP神经网络算法获取监测隧道岩体的力学和蠕变参数。借助FLAC 3D软件内置的CPOWER模型,建立典型断面的数值模拟模型,以分析泥岩流变效应下不同衬砌支护强度和仰拱曲率半径对隧道仰拱运营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泥岩流变时,隧道的主要变形是仰拱中心的隆起。初次增大支护强度或减小仰拱曲率半径对改善隧道结构的受力、控制围岩变形以及加快围岩的稳定都产生显著效果;然而,随着支护强度持续增大或仰拱曲率半径持续减小,这种控制效果逐渐减弱。当将支护强度从I16工字钢逐渐增大到双层拱架时,仰拱中心的隆起量仍然有11.14 mm;而将仰拱曲率半径从16 m减小到14 m时,仰拱中心的隆起量从33.7 mm减小到3.37 mm,最终的位移满足隧道后期运营的要求。减小仰拱曲率半径比增大支护强度更能有效地从根本上控制仰拱中心的隆起,同时使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更加均匀;在施工阶段适当减小仰拱曲率半径后,隧道已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流变效应对隧道的应力状态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5.
通过分析桥梁斜拉索常用种类,即成品拉索和单股钢绞线夹片群锚索的结构,提出针对不同拉索应采取的运输、存放及安装过程临时的防护措施,以预防在上述过程中导致的产品PE层破损和锚具生锈。其措施可为今后相关合同方在要求和设计拉索临时防护措施上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6.
地质雷达广泛运用于公路建设和检测中,而传统的滤波去噪方法已不能满足数据处理的运用要求.通过运用小波与小波包分析进行数据处理,能够取的良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187.
司宁 《交通标准化》2009,(11):89-93
BOT作私人资本参与基础建设的一种实现方法,被普遍认为是非常适合于公路等公有部门的建设项目,但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却还处在尝试引入阶段。故促进BOT融资模式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广泛应用,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88.
为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对初起火灾的自防自救能力,2月26日,宁波港穿山港区三家单位联合举行了一次为期一天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港区重点岗位的  相似文献   
189.
190.
本文就74500t散货船空间冷藏系统制冷剂的环保型转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