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1篇
  免费   305篇
公路运输   3934篇
综合类   1750篇
水路运输   1885篇
铁路运输   1692篇
综合运输   34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404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51.
目前高速公路管理从建设管理向大规模运营养护管理转变。虽然各运营养护相关单位、部门有开展各自业务的信息化工作,但因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各业务板块之间存在信息壁垒,无法做到高效的数据贯通,实现业财融合,也与目前提倡的精细化养护、数字交通等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本文结合高速公路管理转变的时代特点以及目前高速公路精细化养护的痛点难点,提出了适用于高速公路土建专业板块的数字化编码体系。着力解决高速公路数字化养护过程汇总存在的问题,在实现养护作业基础资料数字化的同时,也为实现数字交通建设搭建数据底座。  相似文献   
352.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簧下质量大导致轮胎动载荷增加,并且电机电磁力和转矩波动对车轮造成电机激励,进一步加剧车轮振动引起垂向振动负效应的问题。鉴于此,考虑电机的电磁激励,建立了电动汽车-路面系统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路面结构的模态频率和振型表达式,以及路面振动引起的二次激励。计算了简支与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的路面模态频率,根据频率分布进行了截断阶数选取,并分析了边界条件、电机激励和车速对路面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行驶速度、路基反应模量及路面不平顺幅值下,激励形式对汽车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路面不平顺幅值越小,弹性支撑对路面响应的影响越大,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的路面响应较小,电机激励会引起路面响应的增加;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路面不平顺幅值和路基反应模量越小,考虑路面不平顺、路面二次激励和电机激励的三重综合激励对电动汽车响应的影响越大,激励形式对轮胎动载荷的影响最大,对车身加速度的影响次之,对悬架动挠度的影响最小;电机激励导致轮胎动载荷增加,对路面破坏和寿命产生的负效应不容忽视。所建电动汽车-路面系统机电耦合模型及研究思路可为电动汽车垂向动力学分析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53.
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各结构层受力复杂,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未能考虑车辆振动特性和橡胶轮胎非线性。为研究整车多轮动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基于车辆动力学、橡胶材料超弹性及沥青路面黏弹性理论,构建整车-橡胶轮胎-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际车-路现场测量比较验证本模型的可靠性,对比分析无路面不平度与B级路面不平度激励下,路面各结构层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通过与实际车-路测量结果比较,沥青层底部纵向最大剪应变与实测值误差为5.889%,表明该车-路动力学模型可靠、合理;B级路面不平度激励下,后轴左单轮接地法向力为0~86.526 kN,车体法向振动加速度为-0.451~0.372 m·s-2,后轴左悬架弹力为60.376~68.42 kN;与无路面不平度相比,后轴左单轮最大接地法向力、车体最大法向加速度、后轴左悬架最大弹力分别增加113%、402.7%、7.4%;与无路面不平度相比,沥青路面上、中、下面层纵向最大压应力分别增加18.91%、12.4%、21.1%,纵向最大拉应力分别增加3.94%、6.25%、33.3%;横向最大压应力分别增加10.43%、8.47%、9.19%,横向最大拉应力分别增加12.19%、13.08%、33.33%,且压应力数值远大于拉应力;竖向最大压应力分别增加19.1%、19.35%、20.07%,竖向最大拉应力分别增加26.93%、7.38%、6.2%,且前轮压应力大于中、后轮压应力。以上数据说明路面不平度对结构层响应影响较大,车辆振动特性及橡胶轮胎与路面非线性接触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354.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各驱动轮转速和转矩可以单独精确控制,便于实现整车动力学控制和制动能量回馈,从而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行驶经济性。但车辆在回馈制动过程中,一旦1台电机突发故障,其他电机产生的制动力矩将对整车形成附加横摆力矩,从而造成车辆失稳,此时虽可通过截断异侧对应电机制动力矩输出来保证行驶方向,但会使车辆制动力大幅衰减或丧失,同样不利于行车安全。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并验证一种基于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补偿控制方法,力图有效保证整车制动安全性。以轮毂电机驱动汽车为例,首先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以及轮毂电机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回馈制动失效的整车失稳特性以及电机转矩截断控制的不足;然后,建立了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模型,并通过原理样机的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基于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制动压力补偿控制器,并在单侧电机再生制动失效后的转矩截断控制基础上完成了液压制动补偿控制效果仿真验证;最后,通过实车试验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单侧电机再生制动失效工况下,通过异侧电机转矩截断控制和制动系统的液压主动补偿,能够使车辆快速恢复稳定行驶并满足制动强度需求。  相似文献   
355.
为快速识别大型邮轮上感染新冠肺炎的高风险人群,避免疫情在邮轮上的社区传播,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大型邮轮新冠肺炎风险评估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和确诊病例数据确定了大型邮轮人员感染风险评估模型的影响因素;从接触史和临床症状2个主线确定了感染风险的贝叶斯网络结构;通过建立改进的IF-THEN规则库,确定了"风险程度"节点条件概率表,并利用M类节点的逻辑关系确定节点概率,从而构建了大型邮轮人员感染新冠肺炎风险的评估模型;利用500条历史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采用灵敏度分析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1%,且模型结构符合贝叶斯3项准则要求.研究结果可在不进行医学检测情况下对高风险人群准确预测,为大型邮轮早期干预新冠肺炎传播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356.
针对船舶火灾探测误报率高的情况,为提高火灾探测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传感器火灾信息融合方法。经过仿真试验证明,通过多传感器探测数据的有效融合,可以大幅提高火灾探测系统的火灾识别率。  相似文献   
357.
绿色和智能是当前船舶技术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提出了智能新能源船舶的概念,并介绍了智能新能源船舶的内涵、特点和系统构成;然后,从船舶航行、动力和推进3个方面分析了智能新能源船舶的关键技术;最后,对智能新能源船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船舶的创新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引领船舶技术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58.
朱宝星  于复生  梁为  严高超 《船舶工程》2020,(2):I0018-I0021
由于海洋中富含大量的生物与矿产资源,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海洋战略且大力开发海洋资源。我国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探索海洋资源对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大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提高,无人化设备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产品,无人式水面航行器更是海洋资源探索及海洋军事活动的利器。  相似文献   
359.
为优化非对称悬挂式轨道梁的结构构造以满足运营刚度和强度等要求,参考国内外已建成的类似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初步设计了悬挂式单轨轨道梁结构,采用设计软件Midas/Civil和Abaqus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整体分析和局部受力分析。调整截面尺寸、跨径和板厚等参数,分析非对称悬挂式轨道梁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研究表明:轨道梁结构跨径取30 m比较合适,当截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增加钢板厚度能有效地提高轨道梁的刚度与强度,但当钢板厚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轨道梁刚度提高的速率明显减缓,此时加大截面尺寸比增加板厚对结构强度与刚度的提升效果更好,更能减少用钢量,经优化最终提出了一种新型悬挂式单轨轨道梁结构。  相似文献   
360.
软粘土在受到不同应力水平动荷载作用时动力特性差异较大,在低水平动应力作用下土体强度呈现循环弱化并趋于稳定状态,在高水平动应力作用下土体强度会发生循环破坏,高、低动应力水平的临界值称为临界动应力。目前研究大多针对低水平动应力作用下土体强度循环弱化问题。针对烟台港淤泥质粉质粘土开展了一系列动三轴试验,探究淤泥质粉质粘土的临界动应力变化特性及土体在高水平动应力下的强度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围压、不同固结静偏应力和不同超固结比条件下软粘土的动力特性。通过对动强度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给出了土体临界动应力随固结围压的变化规律,得到了综合考虑循环次数、围压、静偏应力和超固结比的土体动强度模型。依据已有的低水平动应力下循环强度弱化模型和建立的高水平动应力下动强度模型,通过二次开发将其在ABAQUS软件中实现,建立了综合考虑不同动应力水平下土体强度循环弱化和循环破坏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了土体强度循环破坏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