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35篇
综合类   31篇
水路运输   19篇
铁路运输   12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分别介绍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动机管理系统产品。  相似文献   
82.
文章首先对管片上浮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盾构隧道施工阶段上浮计算模型荷载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其次指出了弹性支撑法和修正惯用法直接运用于盾构隧道上浮阶段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即弹性支撑法计算得到管片底部向下位移,与实际上浮阶段管片隆起不符,而修正惯用法又不能考虑拱顶上覆土体反向压缩特性;最后,基于弹性支撑法并利用修正惯用法思想提出了能规避上述两个问题的反转抗力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模型与施工阶段管片上浮变形特征吻合度高,施工阶段管片上浮状态下弯矩、轴力和剪力最值较弹性支撑法和修正惯用法获得的结果分别增加68%、21%和51%以及34%、69%和22%,说明按本文推荐计算模型进行上浮管片设计可避免实际工程配筋不足造成的管片破损、开裂或渗漏。其结论可为盾构隧道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83.
结合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和青岛海运职业学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采取的“3+2”的模式进行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实践,探讨中高职教育衔接“3+2”模式的优点,论述该模式在对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定位的基础上,构建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3+2”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4.
铁路卸车业务管理缺乏准确的重车到达预报信息,难以及时发现卸车量与车站卸车能力不匹配,致使卸车组织工作常处于被动的局面.为此,充分利用现有的车流历史信息和车流实时追踪信息,研究开发了铁路重车到达预报与卸车预警系统.文章介绍该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详细描述重车到达预测算法和卸车分级预警机制.该系统能够动态预测未来3日内全国铁路...  相似文献   
85.
仑大区间盾构机海底脱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仑大区间盾构机海底被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筑岛加固、带压换刀等施工技术,使盾构机安全脱困。该技术对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有着很好的借签作用。  相似文献   
86.
舰船轴频电场空间分布特性的实验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舰船的腐蚀和防腐电流经螺旋桨转动的调制后在海水中会产生极低频电场,成为一种重要的特征信号源. 文中利用船模在实验室实际测量了轴频电场在海水中的空间分布. 测量结果表明,舰船轴频电场具有很好的空间分布特性, 在螺旋桨的正下方其3个分量通过特性曲线的包络均存在峰值点或谷值点. 文中对国外所采用的轴频电场的抵消方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87.
乌鞘岭隧道F4~F7断层区段压力、应力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乌鞘岭隧道是兰新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该隧道穿越四条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围岩软弱、破碎,隧道变形大。针对高应力条件下的软岩隧道大变形特点,在F4~F7断层区段,开展了系统、全面监控量测。根据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支护压力、支护应力的规律及特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与施工,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主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珲乌高速吉黑联络线改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的综合设计情况,结合本段高速公路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特点,从总体设计原则、设计要点方面,介绍了路基、路面设计的一些原则、具体做法和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89.
针对站场管道的特点及潜在危险,研究了站场埋地管道腐蚀防护系统的检验方法、特点及难点,以及低频导波、漏磁、远场涡流、超声C扫描、磁记忆和X射线衍射应力测试等管体检测技术的原理、精度、适用性及不足,给出了多种管体检测技术组合的综合检验技术路线。最后结合工程案例,总结出综合运用当前检验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站场管道缺陷的不停输检验,指出当前管道检验技术仍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