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8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13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城市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的工程案例。受围岩条件及周边建筑环境的影响,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地表隆陷、地面建(构)筑物倾倒损坏、地下管线变形破坏、隧道坍塌等多种风险。结合长株潭城际铁路Ⅱ标树木岭隧道暗挖区间下穿高升酒店工程,采用方案比选、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实践等方法,确定了隧道下穿施工建筑物的桩基-筏板托换保护方案,并通过现场监测结果论证了所采用技术方案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2.
康耐改善高液限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液限土的特点,采用掺入康耐土壤稳定剂,研究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强度变化规律.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确定了稳定剂类型并得出了大量的试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高液限土经掺入5/100000的康耐稳定剂处理后,用作高等级公路的路基填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崔智琛  宋军 《摩托车》2003,(10):28-28
中国是世界上摩托车拥有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产量最高的国家。国内许多摩托车主已不满足现有的以代步工具为主的摩托车,许多人已开始追求大排量、高性能、个性化的摩托车,一些车迷已经自己动手按照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改造手中的摩托车。  相似文献   
64.
南盘江大桥为双塔单索面超高墩矮塔斜拉桥,针对其结构特点对主桥各个施工阶段进行总体结构静力和仿真分析,并通过了PSC梁截面的设计验算,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5.
混凝土斜拉桥索塔锚固区构造和受力状态都十分复杂。为揭示该区域的受力特性,以福建阿江大桥为背景,应用MadisCivil建立全桥模型计算出最不利荷载组合工况下的斜拉索索力最大值,并进一步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FEA对索塔锚固区节段进行了空间应力分析,采用等效荷载法模拟斜拉索索力的方法计算,得到了索塔锚固区最不利受力位置及其应力值,提出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66.
纯电动汽车已经逐步被消费市场认可,但整车安全性,充电时间及续驶里程引起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尤其体现在NEDC工况下续驶里程与实际行驶里程存在的差距,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文章根据某一纯电动汽车的开发,结合真实测试工况,从整车角度提出影响续驶里程的主要因素,为广大新能源汽车使用者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7.
猫山隧道光面爆破的开挖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军 《公路》2007,(5):207-212
光面爆破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能控制周边眼炸药的爆破作用,从而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持围岩的稳定。本文结合猫山隧道光面爆破施工,介绍光面爆破在各种围岩类别中的爆破参数、施工工艺及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68.
以重庆盘溪路大石坝立交工程为例,从温度场理论出发,研究了冬季降温产生的温度应力对如桥台结构的大体积混凝土应力变化的影响;应用有限元软件对桥台背面进行切缝处理,研究切缝后的桥台应力场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桥台的外侧受温度影响比内侧受温度影响更为敏感,在降温时候外侧更容易开裂,在桥台背面适当位置增加竖向切缝后,桥台的温度应力集中现象将获得释放。  相似文献   
69.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矮塔斜拉桥分丝管式的索塔锚固区建立了非线性接触模型,通过定义模拟拉索与鞍座的接触关系,探讨了鞍座处混凝土的应力分布情况和索力传递分配情况,并与等效线荷载计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接触算法更接近实际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70.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矮塔斜拉桥分丝管式的索塔锚固区建立了非线性接触模型,通过定义模拟拉索与鞍座的接触关系,探讨了鞍座处混凝土的应力分布情况和索力传递分配情况,并与等效线荷载计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接触算法更接近实际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