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宋娟 《中国水运》2007,7(12):113-114
城市雨水利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城市雨水利用可以解决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宋娟 《西铁科技》2004,(1):38-38,35
本文主要对车站通信机械室供电系统直流蓄电池部分进行了分析,对易出现的故障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逻辑控制模块(LogicControlModule,LCM)利用无触点的控制思想,能够克服继电器控制系统所存在的弊端,完全实现原有继电器系统的功能.本文针对SS3型电力机车逻辑控制模块的输出电路功率MOSFET经常烧坏的问题提出了设计和改进方案,并应用MATLAB仿真及实验论证.为SS3型电力机车无触点改造项目的研究,提供有利的经验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宋娟 《中国铁路》2014,(9):38-42
随着规划中3条新建线路的引入,结合内江枢纽既有及在建铁路,重点对新引入线路及既有铁路在中心城区外绕改线工程在枢纽内的线路走行方案进行研究。最终从工程投资角度、运输组织以及与城市规划结合角度分析,确定内江枢纽总图合理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5.
宋娟  王立德  严翔  申萍 《铁道学报》2011,(11):41-45
介绍多功能车辆总线MVB协议分析装置的功能、软硬件设计方案及实现原理。分析影响MVB协议实时性的关键因子,试验和对比4种不同改进方案下设计的MVB协议分析装置的实时性能,采用状态机模式实现MVB网络数据实时底层解码;采用多重缓冲技术,在无需控制器参与的情况下实现高速USB控制时序,解决了MVB协议分析装置实时性不高的难题。该设备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实时性、可靠性、灵活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宋娟  王立德  严翔  申萍 《机车电传动》2012,(2):59-61,81
针对现有分布式车载故障检测记录系统所用控制器局域网(CAN)不适合用作车辆总线的情况,提出采用多功能车辆总线(MVB)的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结构改造及工作原理转换等关键设计理念,设计了一种基于SOPC(可编程片上系统)技术的多功能接口MVB网卡,给出其软硬件实现方案,最终在实验室进行组网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改造后的系统网络传输距离更远、速率更高,并且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多功能车辆总线MVB、轨道交通车载ATP安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VME总线接口、2乘3取2冗余结构的MVB网络通信控制板,可靠地实现车载ATP安全计算机系统中MVB接口通信功能.在对比了几种冗余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详述了VME总线Slave接口的设计及在3取2表决中的同步和容错技术,最后对通信板卡进行了安全测试,在满足IEC61375-1标准的同时,也实现了冗余容错机制,为车载安全计算机控制网络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由于铁路系统的开放性,轮轨界面难以避免遭受第三介质(如水、油、雪等)的侵袭,轮轨蠕滑特性将因此改变。为研究轮轨蠕滑曲线对车辆-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首先,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获得适用于Polach接触模型的参数,以模拟水介质条件下40~400 km/h行车速度范围内的实测轮轨蠕滑曲线;随后,采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利用FASTSIM算法和Polach模型分别模拟理想条件与实测轮轨蠕滑曲线,以300 km/h运行速度为例,详细对比这两种蠕滑曲线条件下车辆-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运行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车辆运行速度为300 km/h时,实测轮轨蠕滑曲线对应的轮对横移量和轮对摇头角分别为干态工况结果的1.375倍和3.2倍,进而导致纵/横向蠕滑率明显大于干态工况结果;速度所致轮轨蠕滑曲线的差异对轮轨蠕滑力、脱轨系数以及磨耗指数影响较大,速度为160 km/h时尤为显著。因此,在进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时,有必要考虑实测的轮轨蠕滑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