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43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1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正>一、低压电气系统1.低压(12V)系统概述I-PACE是捷豹(Jaguar)的第一款中型高性能SUV纯电动车(BEV)。I-PACE由两个驱动电机驱动,一个电机驱动前轴,一个电机驱动后轴。这些驱动电机能够从静止状态提供瞬时扭矩,从0加速到100km/h只需4.5s,从而提供跑车级性能,同时实现  相似文献   
92.
93.
本文对叁桥(89)4025T形桥台标准图,按《桥规》(TBJ2—85)修改设计的内容作一全面介绍,在原图的基础上有多处改进,尤其对地震区的适用范围和相应提供的基顶外力较详尽,还补充了采用橡胶支座的设计,并对T形桥台的结构设计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4.
按照《交通产品认证中心认证证书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自2011年起,交通产品认证中心开始了第一批沥青产品认证证书到期复评工作,共涉及6家企业的23张证书。复评的目的是通过对获证方的获证产品进行重新评价,来确认其是否具备继续  相似文献   
95.
金马大桥的桥面板、边主梁以及横隔梁分阶段一次浇注有别于传统的施工方法,可能会导致横隔梁中的预应力储备过于偏小和边主梁外侧可能因为变形过大而使应力超标,进而产生裂缝。文章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证明其横隔梁应力储备合理,边主梁不会产生裂缝,施工方法合理。此外对横隔梁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进行了施工阶段分析和研究,得出分批张拉预应力筋会使两道横隔梁中的应力更均匀合理的结论,对同类型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
97.
众所周知,在小型高速船舶上采用400周电力系统(ЭЭС)获得了有益效果。采用这种系统的一些内河船及首批海船之一——水翼控制的“颱风”号内燃机客船顺利地运行着。这个不很成熟的经验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提高了电流频率可以期望改善重量外型尺寸指标,简化和改善系统的其它特性。然而,某些船舶电工专家提出了400周电力系统在各种工况下比一般系统复杂的问题。特别  相似文献   
98.
基桩质量的低应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桩质量的低应变检测技术是波动方程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该检测技术已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桩基工程质量检测中得到应用。本文介绍桩基一维波动方程理论,以及用低应变变标语身完整性检测仪检测基桩质量的方法,并且结合工程实例对测试的速度波形进行判读和解释。  相似文献   
99.
100.
为了缓解西藏地区沥青路面易出现反射裂缝的问题,以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理论为基础,采用弯拉和劈裂强度试验对比分析了"A方案"与"B方案"2种路面结构的强度特性;增加防裂基布后,15℃、25℃劈裂强度分别提高了4. 27%、9. 35%,弯拉强度分别提高了19. 30%和30. 48%;采用间接拉伸和四点弯曲试验测试破坏劲度模量、疲劳损伤变化量和变化率,铺防裂基布后,间接拉伸和四点弯曲初始劲度模量分别提高了53. 92%、24. 72%; A方案的间接拉伸疲劳损伤度为68. 5%,B方案为58. 2%; A方案的四点弯曲损伤量为71. 8%,B方案为67. 4%; A方案25℃基准的动态蠕变移位因子范围为2. 967,B方案为1. 042; A方案数值更大,适用温度范围更广。试验结果充分说明增加防裂基布使沥青混凝土路面耐疲劳损伤性能得到提高,材料稳定性增强,能有效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