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14篇
综合类   48篇
水路运输   113篇
铁路运输   61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压共轨喷油器运行时柱塞的姿态会有偏心和倾斜状态,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柱塞副的泄漏情况,建立了考虑柱塞姿态的柱塞副间隙流动数学模型,包括雷诺方程、油膜厚度方程、油膜截面速度方程、非等温流动方程、稳态导热方程和燃油物性参数方程,并对这些方程进行了基于有限差分法的数值分析。利用该数学模型计算了燃油泄漏速率,并与经典公式计算的燃油泄漏速率以及试验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研究模型的有效性。经分析得出了柱塞在柱塞套内倾斜状态下和偏心状态下,间隙燃油的泄漏速率、油膜厚度、温度、密度、黏度和比热容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2.
船舶的参数化建模理论在船舶性能优化中起主要作用.为使破冰船的抗冰性能达到最优,本文对海冰的特性进行研究,选取合适的海冰物性参数,参数化构建破冰船首部形式,基于结构规范完成目标函数评估,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建立优化模型.利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可以在保证首部光顺的前提下进行自由变形,提高破冰船的抗冰性能,最终得到极地船舶首部的最优设计方案.本文将船舶抗冰性能评估与最优化理论有效地耦合到船舶型线优化设计之中,建立以性能驱动设计的船型逆向设计新模式,为极地船舶型线优化设计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64.
铁路线路平纵面整体优化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了铁路线路平纵面优化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系统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所建模型特点,提出了分步求解寻求最优化方案的算法,将三维问题化为两个二维问题求解。经实际线路优化设计计算,表明所建优化模型正确,采用的优化策略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65.
洛阳铁路枢纽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洛阳铁路枢纽运输现状的分析,论述目前影响洛阳铁路枢纽运输能力及运输安全的几个问题,提出洛阳铁路枢纽扩能改造,调整运输格局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66.
离心泵与其他类型泵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因而在船舶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油箱、容器和舱柜的抽空等。在输送液体的过程中,通常泵的吸入侧的静扬程会有所降低。正因如此,储液舱柜中的空气(气体介质)才有可能通过吸入口进入管路,并由于叶轮入口处绝对压力的降低而在离心泵的过流通道内产生气蚀。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防止空气进入吸入管路,但是目前只能依据现有的和允许的汽蚀余量值,靠降低流量来避免汽蚀。由于苏联造船界目前还没有能够准确而有效地评价汽蚀余量值的技术设备,只能采用人工调节,因而其精确度只能取决于操作者的技能。这样一来,常  相似文献   
67.
以燃煤为主要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基本上都有一个翻车机卸煤场,以保证燃煤的需要,其站场布置如图1所示.其中3G、4G、5G作为重车推送线,通过翻车机将每节煤车卸空,再经过移车台将空车箱送到2G或6G,以完成整个卸煤过程.站场信号设备采用6502电气集中,翻车机部分采用微机操作.将车站信号联锁设备与翻车机操作结合起来,确保了行车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8.
69.
70.
圆弧滑动法求地基承载力 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孙振 《水运工程》1991,(11):53-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