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篇
  免费   25篇
公路运输   483篇
综合类   218篇
水路运输   245篇
铁路运输   162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13.
14.
金锅岭隧道进口浅埋岩溶区施工过程中出现大流量涌水,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通过对涌水状况及地形地貌、岩溶坑等详细调查,采用地表注浆加固措施,有效解决了大流量涌水的问题,既保证了地表加固质量,又确保了施工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15.
城轨车辆轮(轴)重的均匀性,对整车黏着牵引力和制动性能的发挥至关重要~([1])。在车辆投入运行之前,生产企业需要通过称重调簧的方式将轮(轴)重均匀化,以保证城轨车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为了能够在现有的地铁车辆称重设备上对多模块有轨电车进行称重,基于多模块有轨电车车体的结构特点,设计出一种分模块式称重方法,并通过建立力学分析模型、有限元仿真计算和现场称重试验,多方面验证了分模块式称重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为研究双线盾构下穿时既有地铁盾构隧道的沉降规律及控制措施,以北京地铁14号线隧道近距下穿地铁15号线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对既有隧道沉降的数值模拟,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及盾构施工参数的分析,阐明既有隧道的沉降规律,总结控制沉降的盾构施工参数经验,验证沉降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结论:(1)既有隧道的沉降始于盾构刀盘距既有隧道1.5~2.0倍洞径处,在既有隧道前后1.1~1.3倍洞径范围变化最大,但受先后施工的二次扰动影响并不明显;(2)盾构掘进速度保持60~80 mm/min,合理且较高的顶推力、土仓压力、注浆量,可确保在快速通过穿越区域的同时抑制既有隧道的沉降;(3)通过注入双液浆、克泥效浆液对土层进行加固改良,设置聚氨酯隔离环,可减小既有隧道的后期沉降;(4)本研究成果可为盾构穿越施工影响下既有隧道的沉降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HXD1B型机车大螺栓的安装结构及其作用,对大螺栓的轴向工作载荷、预紧力、强度等进行计算和校核,比较了力矩法、测量螺栓伸长法、应变计法等三种不同的预紧力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影响大螺栓预紧力控制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适用于大螺栓的预紧力及其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HXD1B型机车大螺栓的安装结构及其作用,对大螺栓的轴向工作载荷、预紧力、强度等进行计算和校核,比较了力矩法、测量螺栓伸长法、应变计法等三种不同的预紧力控制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影响大螺栓预紧力控制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适用于大螺栓的预紧力及其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简支转预应力结构连续T形梁桥设计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介绍仙人渡汉江大桥引桥简支转结构连续T形梁桥的设计计算方法,阐述了叠合式受弯构件计算的基本原理在桥梁设计计算中的应用。从工程项目最终的实施情况来看,该桥型确实是一种理想的桥型。  相似文献   
20.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的历史回顾,以及对工程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对地下工程稳定性问题的分析应客观、全面,避免一味追求繁锁的数值计算以及不断提倡探索新的研究思想与研究方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