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8篇
公路运输   38篇
综合类   139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车轮型面磨耗对车辆服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动车组的1节车辆, 利用WP-D 车轮外形测量仪定期实测每个车轮的外形与轮径, 得到5组车轮型面磨耗工况, 并结合所选车辆的结构参数和运行线路特点, 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进行了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了车辆在不同磨耗工况下的动力学特性. 仿真结果表明: 为保证车辆400 km/h 以上的临界速度, 车轮等效锥度应不大于0.4; 磨耗车轮的型面下凹深度超过2 mm 时, 车辆运行安全性和曲线通过性能将显著下降, 在最恶劣工况时,平稳性指标增幅达54%, 轮轴横向力增大了100%.  相似文献   
162.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乡道路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严重危害了道路两旁的城乡居民生活和健康。以最优化为前提,提出以污染物排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路面状况、道路最高限速值、单车道交通流量及道路基本通行能力为约束条件来建立模型,得出城乡道路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的有效计算方法。最后以合肥市出城口到肥东县一条干道一合店路为实例加以论证得出可行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3.
作为一种新型交通系统,真空管道运输系统将悬浮列车技术和低气压管道技术相结合,理论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列车高速运行时的摩擦阻力和气动阻力.为了促进真空管道运输系统的发展,从基本原理角度,系统论述了真空管道运输系统的可行性及车辆、管道、驱动装置等子系统关键构成,指出了其快速、便捷、安全、环保和高效等优势;介绍了国内外真空管道运输系统的研究现状,包括美国ET3、美国Hyperloop、瑞士超高速地铁Swissmetro,以及西南交通大学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车试验平台,比较分析了各单位在车辆、管道、驱动装置及造价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展望了当前发展真空管道运输系统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指出车轨作用、高速直线牵引、气动和散热、管道密封以及管道内通信、救援这几个方面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4.
为研究城市下穿隧道纵坡段驾驶人生理和行为特征变化规律,选取22名驾驶人在早晨5:00至7:00非高峰时段,交通状况几乎无差别的环境下,开展城市下穿隧道纵坡段实车试验。利用MP150生理测试仪和ECU车速采集设备采集驾驶人的心率值和车速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差异性显著检验;并分析城市下穿隧道纵坡坡度和速度对驾驶人心率增长率的影响规律,构建城市下穿隧道上下坡段坡度、速度和驾驶人心率增长率关系度量模型,量化了坡度、速度与驾驶人心率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对模型中的2个自变量(坡度和速度)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下穿隧道上、下坡段行驶时,不同坡度范围下的车速和心率增长率有一定的差异性,车速和心率增长率均随坡度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城市下穿隧道上、下坡段,车辆速度均是在3.5%~4.0%坡度范围下的达到最大,在城市下穿隧道上坡段行驶时,3.5%~4.0%坡度范围下的驾驶人心率增长率达到最大,而在下坡段行驶时,4.0%~4.5%坡度范围下的驾驶人心率增长率达到最大;驾驶人在城市下穿隧道下坡段行驶时,心率增长率均值均高于上坡段,驾驶人在城市下穿隧道下坡段行驶时比上坡段更紧张;驾驶人心率增长率对坡度敏感程度要高于其对速度的敏感程度,坡度的变动比速度更易引起驾驶人心率增长率的变动,驾驶人的心理紧张程度受坡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5.
基于公交优先通行的交叉口预信号设置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信号交叉口设置双停车线配上预信号控制是实施公交优先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本文对基于公交优先的预先信号控制下交叉口进口道的布局方法与公交车停靠规则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由公交高峰小时到达率、主信号相位红灯时长、进口道数量、以及单个公交车辆所需的停靠长度等来确定主信号停车线与预信号线之间距离的方法,分析了已有文献中关于主信号与预信号配时相互协调关系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6.
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及服役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高速列车运行、服役的特点及动力学研究的需求,以高速列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与线路、接触网和气流耦合作用的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理论框架.采用子结构方法,通过运动或力的耦合,构建了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模型,从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出发,提出服役模拟的概念,论述了高速列车服役模拟研究的必要性,并对材料、结构和参数等失效模型的建立,以及服役模拟的过程、方法和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7.
基于虚拟样机的产品设计进程反馈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快产品设计进程朝设计目标收敛,提出了产品设计进程反馈模型,包括产品描述语义模型、分析视图语义模型和性能仿真语义模型,并将其融合在设计中.整个反馈模型是基于建立在CAD环境下的数字化样机模型,因此保证了产品设计目标的整体性和设计进程的一致性.以多体系统意义下机车车辆虚拟样机为例,给出了产品描述语义模型、分析视图语义模型和性能仿真语义模型的具体形式,以验证该反馈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8.
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速公路交通标志作为高速公路交通系统的一种重要安全管理设施,其设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针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9.
轮径差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具有轮径差转向架的运动状态,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以某高速车辆在直线上运行为例,采用德国低干扰谱,选择车辆运行速度为300 km·h-1,研究了轮径差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趋势,对比了转向架前后轮对同相轮径差与反相轮径差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轮径差都会影响行车安全性,随着轮径差的增大,车辆运行安全性指标逐渐变差,反相轮径差对行车安全性影响较大,同相轮径差的影响较小。由此可知,在实际检修中应尽量减小轮对的轮径差,尤其应严格控制转向架前后轮对反相轮径差到允许范围之内,以保证车辆系统的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0.
为了减少车辆主动悬挂对外部能源的消耗,设计了自供能量主动悬挂系统,建立了车辆半车简化横向悬挂动力学模型,设计了LQG控制器,并利用随机振动理论分析了系统能量平衡存在的条件,采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自供能量主动悬挂系统比半主动和被动悬挂拥有更好的隔振效果,且当直流电机作动器的等效阻尼系数大于规定值时,系统在实现主动减振控制的同时还能够反馈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