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41篇
综合类   149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118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自然风对高速磁浮列车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可压缩黏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对磁浮列车受自然风作用下的气动力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风导致列车表面的压力分布发生变化,除了列车头、尾部压力峰值点发生偏移外,列车迎风侧面的压力随着自然风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自然风与列车之间夹角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列车受到气动升力、侧向力以及侧滚力矩、俯仰力矩和偏转力矩的作用也随着自然风与列车之间夹角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且在自然风向与列车运行方向垂直时达到最大,此时列车受到的气动力及力矩作用均随自然风速的增大而单调增加。  相似文献   
272.
电力机车转向架受拉预紧螺栓连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力机车转向架上连接螺栓出现断裂的现象,对预紧状态下受拉螺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一种考虑螺栓连接板刚度影响的承载能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为转向架上受拉预紧螺栓连接结构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73.
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轮轨横向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分析了固定轮对转向架、独立车轮转向架和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通过曲线时的受力情况。围绕轮轨横向力这一重要曲线通过性能指标比较了三种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优劣 ,通过比较发现后轮对独立回转新型转向架的曲线通过性能最好。然后建立了后轮对独立新型转向架车辆的动力学计算模型 ,利用数值仿真结果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 ,发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基本上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274.
275.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计委计科技[1989]32号文批准建设的国家重点开放研究实验室,原主管单位为铁道部,现主管单位教育部,依托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室于1989年正式开始筹建,1993年8月初步建成,并由铁道部批准开放运行,1995年正式接受国家研究、试验任务,经近2年的试运行,1995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1998年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预评估,2003年接受国家正式评估,并获得优秀。  相似文献   
276.
本文作者是一位目睹了中回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并从此和轨道车辆事业结下不解之缘的年轻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深专家,尽管他在机车车辆领域为中国铁路提速和发展高速作出过一定贡献,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在不停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为什么韩国公路上跑的车95%以上都是韩国本土车,而在中国回土上跑的却是“万国牌”汽车;为什么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有他们真正的“中国割造”,而轨道交通行业却差距明显;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机车车辆的同时,如何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真正的技术引进,……。他动情地呼吁业内人士要坚定打造“中国制造”轨道车辆的决心,交持和呵护真正的“中国制造”。为此撰文剖析了制约“中国制造”轨道车辆的因素,提出了打造轨道车辆的“中国制造”,发展轨道车辆民族工业时需重点注意的问题,以及与机车车辆动力学相关的一些基础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77.
GIS发展动态及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GIS研究领域的几个热点,如面向对象技术,时空模型,应用模型和Internet GIS等作简要介绍,概括GIS在水运工程中的几个应用热点。  相似文献   
278.
可靠性分析是高速列车全生命周期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车辆服役安全和运维成本。随着高速列车的大范围、长周期运用,开展包括可靠性建模、可靠性分配、失效规律建模、维修周期优化在内的综合可靠性分析已成为当前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创新性地将车辆结构、车辆系统动力学与可靠性理论融合,以高速列车稳定性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综合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基于车辆稳定性机理、系统逻辑关系和失效模式分析,建立了高速列车稳定性可靠性分析模型;其次提出了基于正交试验与极差分析的单元重要度算法、基于历史累计失效率的历史失效度算法、以及改进的结构复杂度算法,进一步提出综合考虑重要度、结构复杂度、历史失效度以及各单元工作时间的改进AGREE可靠度分配算法;同时基于可靠性分析模型和单元历史失效规律,提出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周期优化方法;最后,以国内某型高速列车稳定性系统的综合可靠性分析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9.
踏面凹形磨耗是我国高速列车服役过程中车轮磨耗的主要形式,踏面凹形磨耗随镟修后里程逐渐加剧,将引起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进而引起车辆动力学性能的恶化。为揭示我国高速列车踏面凹形磨耗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国内某高速动车组的部分车轮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并基于测试结果研究踏面不同位置的磨耗量,发现磨耗中心位置与名义滚动圆的偏离现象,提出基于离散点直接积分的磨耗面积表征方法。进一步通过数学推导、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以及车载实测振动数据的分析验证,研究不同踏面凹形磨耗程度情况下,车辆临界速度、轮轨作用力、振动信号的蛇行运动频率等动力学特性和指标随车轮旋修后运行里程的变化情况,总结得到踏面凹形磨耗对高速列车动力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80.
未来高速列车的主要设计理念和概念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正在发生很多根本性变化,这也是下一代高速列车研究的热点技术问题和重要内容。其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速度、效率、环保和节能降耗等诸多技术指标的优化。针对下一代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特征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技术分析,并在国内外高速列车未来技术的相关文献成果基础上,对下一代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下一代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我国掌握下一代高速列车的设计技术及关键问题的发展方向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