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49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48篇
铁路运输   23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完善高速铁路时速350 km有砟轨道路基基床结构设计方法,从列车轴载作用模式、路基面动力影响系数、路基动应力及动变形计算方法等方面着手,分析现行设计方法的不合理之处,并针对性的建立基于填料变形状态控制的基床结构设计方法,主要结论为:(1)参考高铁实车测试数据,建立考虑动车组转向架车轴动力叠加效应的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路基...  相似文献   
12.
结合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实践,对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桥面铺装工程施工时的钢纤维混凝土设计、桥面铺装施工准备及关键工艺等应用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场试验的桩网复合地基垫层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对桩网复合地基垫层设计提供参考,对4组不同桩帽尺寸的桩网复合地基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分析了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沉降、基底压力和垫层筋带拉力.结果表明:桩顶设置桩帽的作用显著,可有效降低桩顶压力,减小桩顶筋带拉力,缩小桩土沉降差;土拱高度与桩间净距有关,试验条件下约为桩帽间轴线净距的0.9~1.3倍;桩顶压力分布不均匀,中间小,边缘大,前者约为后者的67%~79%;桩顶筋带拉力最大,桩帽边缘筋带拉力大于桩中心.  相似文献   
14.
12月4日,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举办2013年SDARI船型推介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的200多位中外嘉宾对SDARI研发实力给予很高评价。SDARI不断加大船型研发投入力度,以科技创新引领船市需求,以科技进步助力船舶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研发设计、广州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北海救117"8 000 kW破冰型救助船顺利交船,填补了我国在破冰型救助船上的空白。"北海救117"破冰型救助船主要用于中国北方海域的航道破冰及冰区航道维护以及用于海上失事船只的人命救生和以海上人命救生为目的的船舶救助。其抗冰能力达到中国船级社(CCS)最高的Ice Class B1  相似文献   
16.
张良  姜莹 《中国水运》2014,(5):228-229
农九师乌拉斯台东灌区利用其地形落差,将其原先分散的加压滴灌进行管道化改造,从而实现全灌区的自压滴灌。通过改造,使灌区的农业水利用系数大大提成,并大大降低了原先水泵加压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对该师及兵团的滴灌管道化改造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慧高速公路的推广,ETC不停车收费成为高速公路未来发展趋势,而收费模式的改变势必对一般互通的设计选型产生影响.文中首先分析不停车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一般互通设计宜遵循的基本原则,再对几种常用互通方案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不停车收费模式下高速公路一般互通在不同情况下宜采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桥台背路基面工后沉落导致无砟轨道底座板出现局部离缝甚至翻浆,是既有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过渡段典型病害现象.针对路桥过渡段线路结构及不平顺特点,构建了支承刚度和差异变形沿纵向变化的动力学分析模型;运用车辆-轨道-路基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了路基与桥台交界处工后差异沉降引起的无砟轨道板底座离缝,对车体垂向加速度、轮载力及减载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参考工程案例,借助数理模拟分析的方式,对路面混凝土板洪水冲蚀空悬段应急填筑修复技术开展专题分析探究,以为同类应急填筑修程应用提供研究和技术参考,助力建设安全巩固的公路交通。  相似文献   
20.
中隔壁结构作为隧道初期支护体系中重要的承载构件,在隧道爆破荷载作用下极易发生损伤开裂和破坏。首先依托双向八车道的港沟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进行爆破荷载作用下中隔壁的动力损伤破坏试验,提出中隔壁支护结构的破坏形态及类型;然后利用ANSYS/LS-DYNA建立隧道爆破与中隔壁支护结构数值模型,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模拟岩体爆破及中隔壁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并考虑单段装药量、爆距等不同因素,研究其对中隔壁破坏模式及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爆破荷载作用下中隔壁破坏形式分为背爆侧混凝土开裂剥落、中心区域混凝土震塌成洞、钢筋网及纵向连接钢筋震坏断裂、钢拱架发生扭曲变形4种类型;中隔壁支护结构在爆破应力波的作用下处于反复拉压状态,并在岩石破碎抛掷冲击的作用下发生破坏,且中隔壁支护结构中心、顶部和底部是结构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单段装药量和爆距的改变会对中隔壁支护结构的破坏范围和破坏程度产生影响,且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破坏形态,与现场试验结果一致;建议隧道爆破施工时爆距控制在40 cm以上,单段药量控制在7.2 kg以下,以减少对中隔壁支护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