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2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高速发展和运输车辆的急剧增加,由车辆事故、故障所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已日益引起交通安全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不能在事故发生后快速清理现场,恢复交通,经济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对大吨位清障车辆的数量需求在增加,对清障车辆功能和质量以及用于改装的清障车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16年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上海市在试点区域选择上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聚焦上海排水标准偏低、初期雨水污染、内涝防治严峻等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港地区为试点区,将试点区域分成7类示范区,明确各分区重点示范内容和方向,并因地制宜科学选择25项适用技术集成于15个项目包,全面示范"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技术路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相似文献   
13.
张辰  王敏宁 《世界海运》2010,33(8):20-22
从生命、财产、环境、通航安全等方面阐述海盗活动对航运业的危害,并针对我国防范海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和完善惩治海盗的立法、积极参与国际或区域合作、加强信息搜集与预警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其绿色低碳转型对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现状和交通运输行业参与碳交易市场工作的总体政策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和国际交通领域碳排放核算与交易案例,比较不同碳交易市场机制下交通领域碳排放核算方式和交易的差别,分析交通领域纳入碳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多种路径和相应建议。相关研究可为建立和完善适用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和企业的碳核算标准和碳交易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倾倒式危岩体非预应力锚杆的计算公式提出简化算法,并结合柳州市马鞍山危岩治理工程,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技术研究及应用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排水系统雨天溢流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已日益受到关注。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技术是控制面源污染、削减污染负荷的一项关键技术。建设调蓄池以减少排江污染负荷是重要的工程措施之一。该文介绍了调蓄池的原理和作用,并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分析阐述了调蓄池的计算方法,为合流制排水系统面源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并可总结推广应用于上海及其他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染物控制工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托于贵州省纳雍至赫章高速公路监理项目,结合智能传感、无线传输、北斗定位、移动互联、Web等新型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款基于IOT智能穿戴设备的交通建设现场质量安全主动巡检系统平台,对智慧交通建设现场质量安全巡检系统背景、设计、实现以及应用分别进行了介绍。研究成果对提升公路建设质量安全智能监管水平、减少质量安全监督人员支出具有参考作用,同时也为公路建设质量安全大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2012年北京"7·21暴雨"后我国城镇内涝防治规划设计工作从理念性阶段到标准体系建立的重大转折。在"7·21暴雨"之后的两年,我国建立了三段式内涝防治体系,强化了源头控制政策措施,雨水管渠标准已经与国际接轨,并确立了我国内涝防治标准。我国排水防涝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发展。随着今后几年《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和《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的出台,必将对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瑞典圆弧法和简化Bishop法为理论基础,推导得到适用于分层填筑公路路堤稳定性计算的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利用极限平衡法计算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安全系数和最危险滑裂面,并进一步对分层填筑公路路堤稳定性计算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分层填筑公路路堤稳定性计算方法可有效避免原有计算方法不适用于分层填筑公路路堤稳定性计算的弊端,并将计算过程编制成计算机语言,通过ExceI来实现;分层填筑公路路堤稳定性计算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较极限平衡法计算软件分析结果偏小,实际应用中会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20.
该文提出了利用浅层地下作为雨水滞留和下渗空间的雨水蓄渗技术,对浅层地下蓄渗技术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结合实例分析表明,采用雨水浅层蓄渗技术,对原有士地使用功能不改变和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可削减50%以上的雨水量,显著提高地区内的雨水排放标准,达到雨水资源化、处理就地化、系统生态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