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951篇
  免费   12097篇
公路运输   131379篇
综合类   80630篇
水路运输   83097篇
铁路运输   61829篇
综合运输   12113篇
  2024年   2949篇
  2023年   11327篇
  2022年   9551篇
  2021年   9871篇
  2020年   11487篇
  2019年   15951篇
  2018年   17957篇
  2017年   4023篇
  2016年   4881篇
  2015年   9419篇
  2014年   16537篇
  2013年   17251篇
  2012年   19403篇
  2011年   21886篇
  2010年   22208篇
  2009年   24111篇
  2008年   22689篇
  2007年   20302篇
  2006年   18849篇
  2005年   15636篇
  2004年   14789篇
  2003年   13210篇
  2002年   11442篇
  2001年   10467篇
  2000年   6255篇
  1999年   2307篇
  1998年   1182篇
  1997年   946篇
  1996年   995篇
  1995年   844篇
  1994年   782篇
  1993年   482篇
  1992年   621篇
  1991年   577篇
  1990年   589篇
  1989年   1653篇
  1988年   684篇
  1987年   644篇
  1986年   566篇
  1985年   533篇
  1984年   537篇
  1983年   494篇
  1982年   470篇
  1981年   526篇
  1980年   285篇
  1979年   199篇
  1978年   90篇
  1976年   59篇
  1965年   147篇
  1959年   7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21.
为了定量描述一维的多孔钛干摩擦信号,采用递归定量分析方法,把摩擦信号扩展到高维,定量分析其中信息.首先,利用经验模式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对摩擦信号进行预去噪;然后,采用自相关法和假近邻法计算各组摩擦信号的延时与嵌入维数;最后,分析递归图及其对应的平均对角线长度与熵值,通过这些能够直观观察不同环境下多孔钛摩擦信号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递归图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多孔钛的磨损情况,通过递归定量分析能够对多孔钛摩擦系统复杂性状态进行描述,且在压力为8~10 N时磨损系统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222.
高速铁路ATO系统是在既有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系统基础上实现列车自动驾驶功能的列控系统,通过对ATO系统的地面关键设备TSRS进行软、硬件改造及升级,使其具备车-地通信功能,从而实现ATO系统的车站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车门开门防护、车门/站台门联动控制等智能化功能。本文研究了基于SCADE的模型驱动软件开发技术,并将其应用在车-地通信功能设计开发过程中。通过对模型进行验证、仿真测试和集成测试,最终验证了开发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23.
联调联试是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当前联调联试20余个专业系统独立运行,缺乏联动。为适应高速铁路高标准建设需要,设计研发的车载集成综合显示平台是各专业协同联动和一体化集成动态显示的新手段,是高铁运营前的重要安全保障。分析车载集成综合显示平台的必要性,针对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空间、功耗、传输、视觉等限制条件下,设计了平台的总体框架、功能结构、综合集成效果、安全传输模式、设备评估指标、主题分区等;并对时空同步、多图联动、可视化、融合分析、集成显示、视觉验证仿真、加固防护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研发成果应用在智能京张高铁联调联试中。  相似文献   
224.
列车牵引运行能耗是铁路运输中的主要能源消耗,直接由列车运行操作决定。时刻表是列车运行操作的依据,与运行控制密切相关。结合时刻表优化与节能控制的相关因素,以列车能耗值和列车时刻表稳定性综合最优为目标,在满足列车安全追踪间隔等约束的条件下,制定面向列车节能控制的时刻表优化模型,针对模型特点设计一种采用迭代寻优的富余时间分配求解算法,实现时刻表的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证列车时刻表稳定性在一定范围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列车在中间车站的到发时间,可以减少列车在站间运行的能耗,节约能耗占总能耗的4.04%。  相似文献   
225.
以宜昌某在建大桥大型隧道锚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场进行计算模拟,防止由于水化热过大产生温度裂缝。分析了不同胶凝材料用量、冷却水管不同布置方式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并提出临界厚度。建模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用量降低会导致水化热减少,每方混凝土增减10 kg水泥用量,会使得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增减1℃。通过布置冷却水管,能够有效降低水化热,降温效果比改变胶凝材料用量要好,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直接有效的方式。提出临界厚度的概念,混凝土浇筑厚度大于临界厚度时,需要采取人为措施来降低水化热;浇筑厚度小于临界厚度时,不布置冷却水管也能使内外温差控制在规范限值之内。  相似文献   
226.
依托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高架桥结构设计,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结构设计中的常规跨度箱梁预应力张拉、小半径曲线梁横向抗倾覆、大跨度结构工后徐变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联现浇箱梁施工时,采用设后浇带预应力张方案对结构影响较小、施工方便;双线简支梁支座的横向间距不能小于2.0m,以确保梁体的稳定性;在工期不控制的情况下,推迟轨道铺设时间可减小梁体徐变下挠;道岔区梁部应进行截面环框分析,以确保横向受力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27.
为查明新建蒙华铁路洞庭湖特大桥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震效应特征,提供客观、真实、准确的地质资料。首先采用遥感、地质调绘等方法查明桥址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在其基础上开展桥址区地质钻探、原位试验、物探、土工试验等工作,详细查明了桥址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地震参数、场地类别、场地抗震地段划分等特征。在综合分析勘察成果资料的前提下,对桥梁基础持力层选择、砂土液化、软土体力学性质、桥址区的场地稳定性及场地适宜性等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桥址场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场区工程地质条件适宜特大桥建设。  相似文献   
228.
229.
230.
针对磁感应式自动过分相系统在动车组运用过程中多次引发跳主断问题,分析过分相系统自检延时设置原理,结合国内高铁主干线接触网分相区设置等数据提出优化措施,大幅降低故障率,为动车组正常运营时序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