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32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28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宏观上对客运枢纽换乘客流进行分析和预测.引入最大熵模型,以现有换乘客流矩阵作为基础,对模型参数标定并对问题进行了求解.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得出综合枢纽的换乘矩阵,与实际数据对比后发现误差较大,经过分析再次添加两个参数,并用实际数据进行标定,最后将模型运用到大连北站综合枢纽的实例中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2.
高压起爆器放电输出电流峰值较高,周期较短,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属于冲击大电流信号。为减少实爆冲击片雷管数量,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罗氏线圈理论的电子互感器,用于测量高压起爆器放电输出电流。罗氏线圈属于非接触测量手段,具有测量电流脉冲幅值大、无磁芯饱和现象、输出信号隔离、插入损耗小以及频带宽等特点,可有效降低大电流脉冲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63.
64.
船舶蒸汽系统水力热力耦合计算是系统设计、管路布置的理论基础。在城市供热管网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针对船舶蒸汽系统管网布置错综复杂、管路附件多的特点,考虑蒸汽的可压缩性、管路及附件的摩擦阻力以及散热等特性,建立适用于船舶蒸汽系统管网的水力热力耦合计算模型,并采用标准四阶龙格—库塔(Runge-Kutta)方法对其进行求解。对某型船舶蒸汽系统的3种工况进行水力热力耦合计算,发现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最大误差不超过4.1%,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很好地应用于船舶蒸汽系统管网的设计优化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65.
大功率柴油机技术专业网于1986年10月13日至16日在青岛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召开了柴油机缸套防穴蚀技术交流会暨联络员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教育部、海军、兵器部、石油  相似文献   
66.
67.
徐鹏  方旭明  向征 《铁道学报》2012,(12):57-63
由于毫微微蜂窝具有有线回程的特性,导致毫微微蜂窝基站和宏蜂窝基站间缺乏合作,分布式或去中心化的宏蜂窝用户与毫微微用户间的频谱分配机制,就成为具有挑战性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的自适应频谱分配机制,在该机制中宏蜂窝基站和毫微微蜂窝基站作为博弈双方,共同的频谱资源作为博弈双方分配的对象,通过博弈可以最小化由于添加毫微微蜂窝基站引起的相互干扰。博弈的均衡即为频谱分配的最优方式,同时也给出当均衡不存在时的次优分配方案。仿真结果验证毫微微蜂窝在吞吐率、中断率和频谱效率上对宏蜂窝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机制在分层网络中能够有效地分配频谱,减少跨层干扰,提升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68.
69.
70.
为适应铁路高速化、重载化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线路设备人工检查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研发“铁路线路设备人工检查管理系统”。根据人工检查业务要求,对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和整体架构设计。以当前和未来现场设备管理要求为导向,对数据采集方式的优化进行探讨。在此研究基础上,利用Oracle 12C数据库、C#等工具语言完成基于B/S架构的“铁路线路设备人工检查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以设备台账数据、检修数据为基础,涉及工务段、车间和工区三级用户,能够有效地简化人工检查数据记录,代替人工完成问题判定、闭环管理和设备质量评定等重复性工作,为不断优化人工检查业务、提升铁路工务管理水平提供必需的工具支撑。文章从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和功能实现3方面对系统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