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水路运输   16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研究船舶耦合振动的部件模态综合法。通过用这一方法对16000吨煤矿船总振动的实例计算,剖析了子结构之间的耦合振动及其在总振动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从而为船舶尾部、机仓双层底、上层建筑等局部结构振动与船体梁耦合振动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误差1.2%。  相似文献   
12.
发展了使固有频率可由腔室内空气压力和作为动吸振器质量的水量调节来控制的动吸振装置。作者进行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了流体动吸振器有如下优点:1)吸振器频率容易改变;2)减振器效果恒定,可靠;3)装置费用经济,节约。  相似文献   
13.
1986年8月5日——6日,在上海由交通部科技局主持,通过“船舶振动预报程序包”的课题评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七位专家参加了评议,上海交通大学陆鑫森教授担任评议组组长,复旦大学王文亮教授和七○二所张景波高工担任副组长。“船舶振动预报程序包”系交通部重大科研项目,从83年开始由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及浙江大学的十八名科技人员历时三年的努力于85年年底正式完成。其间提供  相似文献   
14.
有阻尼主系统的动力吸振器及其实船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反共振原理设计而成的动力吸振器是一种有效的减振工具。过去,动力吸振器最佳参数的选择都是忽略主系统阻尼的,若考虑主系统的阻尼选择动力吸振器的最佳参数,则可以取得更好的吸振效果。 本文讨论了多自由度系统吸振原理及考虑主系统阻尼时动力吸振器最佳参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在多自由度系统——船体结构上采用动力吸振器后,在全船取得了平均60%的吸振效果。  相似文献   
15.
膜梁组合模型的船舶总体与上层建筑耦合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用膜元与集中质量的组合作为上层建筑物的力学模型,而在考虑上层建筑与船体总体的耦合振动时,主船体仍采用梁模型,从而简化了计算力学模型的形成工作。电算程序采用自动计入附连水质量和模态综合法(动态子结构法)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方便地判断上层建筑与船体梁振动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方法可供船厂设计人员在详细设计阶段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流固耦合振动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组合模态综合法。该方法建立在流体-固体有限元组成的杂交子结构模型基础上.对流体子结构采用约束模态(静力变换模态),同固体子结构的两种模态——模综超元法中的动力变换模态和Craig的固定界面模态进行组合,以组合模态作为广义坐标对流固杂交子结构的运动方程进行变换获得两种形式的计算方法。本方法中采用了先装配流体子结构后装配固体子结构的技巧,从而消除了流体元的全部自由度和固体子结构的全部内自由度,仅保留固体子结构对接边界自由度,使最后计算特征值的矩阵阶数保持与结构中的模态综合超单元法及Craig法的阶数完全相同,大大减少了计算机时。 通过曲弯曲板元和平面膜元的组合板元构成的立体方盒结构以及三维矩形有限元的流固耦合振动计算,获得了与P.C.Chowdhury用整体有限元计算及光测实验一致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