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300篇
综合类   152篇
水路运输   270篇
铁路运输   128篇
综合运输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6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871.
郭伟  卓杨  邱松  方利国 《水运工程》2017,(1):164-168
钢混组合桩结合了混凝土管桩造价低和钢管桩抗弯性能好的优点,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结合工程实例开展钢混组合桩沉桩动应力测试,对联接段的应力传递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联接段设计合理,能起到很好的应力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872.
[目的]由于FORAN V70 R2.0(及以上版本)输出的JT模型中存在很多同名的特征节点,导致采用间隙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时时间消耗加大且间隙分析结果难以处理。针对该问题,[方法]在研究FORAN导出的JT文件装配结构和蕴含信息(几何信息、材料属性信息等)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特征节点合并算法。该算法由坐标变换、模型节点更名、节点几何数据移动和材料属性处理4个步骤构成。然后,利用C++及JT Open Toolkit实现所提出的算法。[结果]结果显示,利用该算法处理后的JT模型只包含1个装配节点且保留了原始JT模型的内在信息,可为后期间隙分析提供有效的输入数据。[结论]大量的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处理后的JT文件大小可减少7%~20%。  相似文献   
873.
从南京快速内环限速值现状入手,分析快速内环车速、交通运行状况与问题,从必要性与可行性两方面分析研究南京快速内环限速值提高的合理性.通过解析快速内环限速技术参数,评判限速值提高的可能性.通过Vissim仿真技术,模拟60 ~ 80 km/h不同限速值情形下,快速内环交通运行差异,提出南京快速内环合理限速值建议.  相似文献   
874.
文章以某型军用越野车为基础,利用CRUISE仿真软件搭建C-WTVC工况模拟计算整车模型,进行动力传动系统优化匹配分析,以期满足目标民用车型性能指标要求,并选出最优动力匹配方案。后将仿真数据与样车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为以后军转民用车型动力系统匹配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5.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无人叉车和AGV在工业生产、物流等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了扩大激光导航AGV叉车的应用场景,分析了一种将反光板激光导航方式应用于AGV叉车的研发情况。车体集成了基于STM32F407的控制板,通过CAN总线和RS232/485串口通信,集成底盘控制系统、叉臂液压系统、激光导航定位系统、避障雷达系统,研制了室内反光板激光导航AGV叉车。激光导航定位系统结合实际场景的使用要求来布置反光板,采用三角定位原理,通过激光传感器采集反光板以确定自身定位,建立了电子地图,并通过核心算法实现在电子地图中AGV叉车实时位置的更新,叉臂液压系统采用拉升编码器,通过STM32的RS485串口通信,实现了AGV叉车叉臂的升降的实时控制;避障雷达采用兴颂激光雷达,通过STM32的RS485串口通信,结合场景需求调整避障范围,实现了AGV叉车行走安全避障功能。  相似文献   
876.
土体在冻结过程中伴随热量传递、冰水相变、水分迁移等演化过程,其水热耦合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为此,在进行演化方程组解耦、冻结锋面精细化处理的同时,采用土体冻结特征曲线改进未冻含水量计算,引入总含水量优化冰组分生成,提出一种新的水平冻结水热耦合理论计算模型。基于隐式有限差分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结合试验结果验证其有效性。最后,以张掖壤土为研究对象,分析非饱和土体的水热耦合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土体在冻结过程中,未冻区的水分会向冻结区迁移,在锋面位置处发生水分积聚;在孔隙率相同的情况下,土体的初始含水量越高,其温度下降速度越快,冻结区含水量的增加也更为显著。土体的冷源温度越高,冻结锋面的发展速度越慢,从而使得水分迁移时间更为充分,对应的冻结区平均含水量越高,水分积聚现象也越突出。冰阻抗在冻结锋面附近影响土体中的水分迁移,使其含水量及热扩散系数下降,从而影响温度场的演化。  相似文献   
877.
飓风引起的极端波浪是影响近海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灾种之一,曾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造成了大量已建低矮跨海桥梁损毁。探究台风波浪对桥梁上部结构的作用机理,发展波浪作用力计算方法,对保证中国近海地区桥梁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考虑台风极端波浪的频谱特征,使用连续聚焦波作为入射波,开展了不同波幅、峰值频率和净空的模型试验。试验基于Froude准则采用1∶25缩尺比进行设计,研究对象为T形肋梁桥,试验过程中观测了聚焦波作用下T形梁桥受到的水平和竖向波浪作用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连续聚焦波作为入射波,通过设置合适的聚焦波周期可以避免二次反射波对入射波的污染,确保试验结果的可信性;波浪作用力中包含了低频准静力和高频砰击力,砰击力峰值一般出现在波浪与结构接触的初始阶段;一般情况下波浪作用力随波幅增大而增大,但存在明显的非单调特征;T形梁桥波浪力随净空增大有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峰值频率为0.4 Hz的大波幅聚焦波在净空为2.0~3.0 cm时波浪作用力最大;基于试验结果拟合出的波浪力简便估算方法能够有效计算波浪作用力,可为T形梁桥抗波浪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8.
为提高电池包在整车布置上的适应性,符合批量生产的客观要求,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模块化开发流程。首先,对国内整车电池的布置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然后结合整车需求及电池包布置位置,参照国内主要竞品参数及工况条件,以电池包模块化开发为指导原则,形成适用于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电池包开发的概念方案;最后,展示电池包实物成果证明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价值。此方案对电池包设计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79.
针对钢-UHPC组合桥面板中UHPC的收缩效应,进行了3个不同钢-UHPC面积比的组合桥面板节段足尺试件和UHPC自由收缩试件的养护全过程应变及温度测试,分析了收缩应变发展规律及蒸养温度的影响。基于所得UHPC自由应变、组合桥面板UHPC约束应变和时变止效应方法,求解了养护过程的UHPC弹性模量和组合桥面板收缩应力。结果表明:(1)UHPC总自由收缩约为756×10-6,蒸养的UHPC内部温度愈高,收缩完成愈快;以自收缩时间零点算起,-1 h开启蒸养,龄期5 h的UHPC内部温度达90℃以上,持续蒸养48 h,则龄期5、25、35 h时分别完成总收缩的52%、82%、91%以上,龄期12 d时收缩全部完成;(2)UHPC弹性模量、组合桥面板收缩应力与收缩应变的发展规律基本一致;(3)整个养护过程,钢-UHPC组合桥面板的UHPC收缩应力远小于其当时的轴心抗拉强度,不会产生收缩裂缝,与观测现象相一致;(4)钢-UHPC组合桥面板的UHPC上缘约束收缩拉应力值为2 MPa左右,与静载试验所得钢-UHPC组合桥面板负弯矩的开裂应力较轴心抗拉强度减少值基本一致;(5)基于...  相似文献   
880.
采用钛基金属粉芯焊丝,通过激光填丝焊接方法对Ti64钛合金板进行窄间隙焊接,分析了激光填丝焊接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类型及形貌特征;测试了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如显微硬度、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焊缝区(WM)主要由粗大的原始β柱状晶粒和内部网篮状针状α’马氏体组成,热影响区(HAZ)主要由等轴状α相和长条状α相,以及少量次生αp相组成;在焊缝组织中,小角度晶界主要集中分布在片层组织边界,焊缝中的大角度晶界比例较大,大于15°的大角度晶界占比约85.55%;Ti64钛合金焊接接头的焊缝区都由密排六方(HCP)晶体结构构成,没有发现其他晶体结构;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达939MPa,断后伸长率为13%,断裂位置在母材(BM)区域,拉伸断口存在明显的剪切唇,韧窝较深且均匀;焊缝区的平均显微硬度值明显高于母材及热影响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