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9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受电弓控制管路风压状态实时监测报警系统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受电弓升降弓控制管路风压的实时监测,当风压不足时,立刻提醒乘务人员以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运行中存储的大量实际数据,为今后进一步分析弓网配合关系提供了第一手数据。  相似文献   
22.
桩基工程常会遇到负摩阻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工程产生危害.本文结合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工程实例,对由地面大面积填筑填土产生的桩基负摩阻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填筑施工与桥梁施工的时间关系,划分为两种工况.分析表明,基础竣工前已完成的填土,所引起的地基土下沉在基础竣工前已经完成,可不考虑其对桩基的影响.基础竣工后再...  相似文献   
23.
文章介绍了某过江泥水盾构隧道始发过程中洞门密封失效及处理的工程实例,分析了洞门密封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了强堵、注浆等多种不同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4.
李光耀 《商用汽车》2006,(4):100-101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空调已经成为汽车的重要功能件。我国汽车空调行业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汽车空调业几乎是空白,但随着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大汽车巨头纷纷来我国投资办厂,或合资合作,或技术转让,有力地拉动了我  相似文献   
25.
日前,国家出台了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简称国Ⅲ标准(国Ⅲ标准等效于欧Ⅲ标准),明确规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全国正式实施国Ⅲ排放标准。2005年12月30日,北京第一个在全国提前实施国Ⅲ标准;2006年7月31日,上海对公交车、出租  相似文献   
26.
热流道自1950年在美国发明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太大发展。原因是其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很高,而且使用过程中经常出问题。随着塑料在汽车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和塑料模具的迅速发展,热流道模具也得到了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27.
引言 近几年,我国公路事业及物流高速发展,为了改善司驾人员的工作环境,冷暖一体化空调在载重汽车上的应用便显得越来越重要.冷暧汽车空调作为空调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它能使车室内环境舒适,保持车内空气湿度、温度、流速、洁净度、噪声和气压等在舒适的标准范围内,不仅有利于司乘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对增加汽车行驶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8.
在汽车碰撞计算机仿真中一点积分壳单元的沙漏控制对计算的稳定性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在非翘曲影响域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沙漏控制策略,与单元非线性应力应变相关的计算只在非翘曲影响域中进行,以克服大翘曲构型中计算不稳定和不精确的缺点.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的精度介于一点积分和全积分之间,对于翘曲小的单元该方法等同于全积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9.
基于耐撞性的前纵梁焊点模拟及其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3种焊点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薄壁梁(代表前纵梁)落锤试验,验证其模拟精度。结果表明,Beam单元最适合碰撞过程中焊点的模拟。分析了焊点失效对耐撞性的影响,同时采用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对薄壁梁的几何参数和焊点位置进行了优化。结果提高了耐撞性,减小了焊点失效的风险。实车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0.
文中基于区间数规划法研究了汽车乘员约束系统的不确定优化问题.首先,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乘员约束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接着确定以加权伤害准则为目标,安全带刚度、安全带上挂点位置和限力器的撕裂力与撕裂伸长等为设计变量,座椅和膝盖挡板的刚度为不确定量,并基于区间数规划法将不确定优化问题转化为确定性优化问题.通过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的近似模型,再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和遗传算法分别作为内外层的求解器进行优化.最终,获得乘员约束系统参数的近似最优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