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98篇
综合类   37篇
水路运输   35篇
铁路运输   25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在含水地层中开挖隧道,地下水的存在一方面会影响隧道周边地层的力学参数,另一方面也会在围岩中产生渗流体积力,进而影响地层的应力和位移.对于埋深较浅而水压力较高的海底隧道而言,支护结构除承受围岩压力外,还要承受很高的水压力.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受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间接触面剪应力、隧道项板厚度、水深、围岩侧压力系数以及支护结构的厚度和刚度等因素的影响,而经典隧道支护结构内力弹塑性解假设的边界条件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文中阐述了弹性力学应力函数法推导支护结构内力的解析解,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底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通过FLAC3D程序验算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V级围岩海域段支护结构的内力,比较分析了断面形状对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冷却系统的作用对车辆非常重要.资料显示,汽车故障的50%左右来自发动机,而发动机故障的50%左右由冷却系统的故障引起.由此可见,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对车辆非常重要,而冷却系统的总布置设计则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3.
目前国内矮塔斜拉桥拉索大多采用环氧钢绞线,其优点是可使用轻便施工设备,有效地完成斜拉索的安装和张拉;但斜拉索的安装施工对索力控制精度、拉索腐蚀退化和振动疲劳影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陕西省安康七里沟汉江大桥对OVM250AT斜拉索体系在施工中的索力控制、拉索防腐及抗疲劳等方面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4.
针对C-V2X应用场景算法的测试验证,搭建了集射频仪表、GNSS模拟器、工控机为一体的端到端C-V2X应用场景仿真测试平台,基于SCANeR场景软件开发了前向碰撞预警场景、交叉路口碰撞预警场景及道路危险状况提示场景,并结合CANoe.Car2x与V2X终端进行了应用场景算法测试。经验证,该平台可为企业V2X终端应用层算法的研发验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5.
为分析中国各城市小汽车增量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利用政府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数据,根据人口与环境关系理论构建定量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小汽车增量调控政策对抑制私人汽车的过快增长有一定作用,但政策效应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实证分析发现,贵阳市政策效应并不显著,而杭州市的政策效应比较小,因此,小汽车增量调控政策可能并不适合二、三线城市.尽管人均私人汽车增长是人口、经济和家庭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但人均GDP是最首要的驱动因素.许多一线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库茨涅茨环境曲线拐点,人口和家庭条件也不支持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这也是未来政策调整需要考虑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6.
117.
智能车辆又称轮式移动机器人,是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世界智能车辆的研究方向和范围。  相似文献   
118.
从技术进步方面阐述国内外新建铁路的发展趋势 ,从使用角度论述新建铁路铺设无缝线路的优越性及必要性 ,从施工技术及建设管理的发展等方面论述新建铁路铺设无缝线路的可行性 ,提出新建铁路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9.
120.
通过对隧道掘进节能环保水压爆破在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的试点应用,介绍隧道掘进节能环保水压爆破施工技术原理和关键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