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4篇 |
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04篇 |
综合类 | 177篇 |
水路运输 | 175篇 |
铁路运输 | 126篇 |
综合运输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S700K双机牵引道岔电路故障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铁路第5次大提速中,江岸电务段管内京广正线上,大量安装了S700K电动转辙机双机牵引道岔。它是在原有S700K单机牵引道岔基础上改进的。现谈谈S700K双机牵引道岔电路故障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中车站火灾情况下的疏散计算公式,自动扶梯作为参与紧急疏散的重要运输设备直接影响到车站疏散通过能力和疏散时间,进而影响到车站的运营安全以及建设规模。通过对比国内外自动扶梯相关规范中输送能力的计算以及分析国内轨道交通车站在火灾情况下自动扶梯的运行模式,提出《地铁设计规范》疏散计算公式中自动扶梯的通过能力和参与疏散的自动扶梯数量值得进一步商榷之处;同时也结合自动扶梯的特点提出了附加制动器延时动作、火灾情况下停梯模式、自动扶梯疏散能力及计算方式、参与疏散自动扶梯数量、疏散时间计算因素等建议,为轨道交通车站疏散计算方式以及运营组织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以京张高速铁路八达岭地下车站为依托,基于建设期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设计模型开展了BIM+VR(Virtual Reality)的沉浸式地下高速铁路车站疏散演练场景构建关键技术研究,给出了BIM向VR场景转化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阐明了疏散场景构建过程中软硬件及关键组件开发技术。通过场景应用及与既有平面化疏散指示对比,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BIM的二次利用与沉浸式虚拟疏散演练场景开发提供了成套解决方案,可为类似复杂立体轨道交通车站人员疏散演练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海洋石油平台吊机液压系统组成及结构,介绍了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以某型式吊机的液压系统原理图为示例,讲解了液压系统工作原理,简单概述了吊机故障应急操作。 相似文献
16.
铁路货车车体采用耐大气腐蚀钢和不锈钢等新材料,推行以气体保护焊为主导的焊接工艺,但缺乏科学的焊丝工艺定额。通过焊接试验得到2种焊丝转熔系数和熔敷金属密度,计算不开坡口单面对接焊缝、不开坡口双面对接焊缝和不开坡口角焊缝的熔敷金属横截面积,确定焊丝工艺定额。通过生产实践,对比焊丝工艺定额与实际消耗,得出如下结论:批量产品焊丝实耗量与工艺定额基本吻合;试制产品、小批量产品焊丝实耗量比工艺定额略高,可按照工艺定额1.05倍给出。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促进我国深远海海域海上风电场建设,实现海上资源的合理使用.研究了基于模糊逻辑的深远海海域海上风电场选址方法.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识别了深远海风电场选址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深远海风电场选址的3层决策框架.利用模糊推理对输入和输出变量进行模糊化,以风能资源、自然环境、交通环境和风机条件建立了4个模糊推理机,并构建了其模糊推理规则.利用模糊语言变量确定了各决策准则的权重,从而实现深远海风电场选址的决策.以上海市深远海海域海上风电场选址为实例,确定了其选址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
为解决城市建设中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问题,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势在必行,地下工程施工会对周边环境安全有一定的影响。针对城市隧道工程出现地面沉降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城市隧道工程实例,分别从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变化、设计及施工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成果表明:(1)建立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区域经验关系,有助于通过公式修正预测由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2)工程地质条件决定工后沉降速率及恢复速率,以粘性土为主地层的工后沉降历时较长,地下水位回升后地面沉降反弹不明显;砂性土为主地层的工后沉降历时较短,地下水位回升后地面沉降有一定反弹。(3)由施工不当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占较大比例,实行高效的施工管理以及工程动态设计是城市隧道地面沉降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