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177篇
综合类   103篇
水路运输   84篇
铁路运输   52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双电源监控系统通过远程监视、协调、控制能将故障定位、隔离、自动恢复供电,减少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停电范围,提高信号供电的可靠性,确保供电质量,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电力调度管理走向自动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42.
在提出高发动机经济性的同时,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的关键是降低冷起动过程HC的排放和减少排气富氧条件下NOx的排放。催化转换器快速起活技术与吸收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降低冷起动暖机过程的HC排放。富氧条件下还原NOx的技术主要有催化还原、电化还原、选择性NOx再循环以及低温等离子体等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相结合是降低稀燃发动机排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对于柴油机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传感器自身故障的及早发现很重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冗余率计算的传感器组故障监测与诊断的新方法。该方法先用RBF神经网络对传感器组中的各个输出进行预测,若预测值与输出值发生较大的偏差,可能是传感器故障或设备故障,运用传感器之间的冗余率,进一步判断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进而采用对应的诊断策略。  相似文献   
44.
众目期盼的“新千里马”终于揭开了神秘的盖头。2005年1月6日,焕然一新的“新千里马”在东风悦达起亚百家4S专营店闪亮登场。此前一直流传多时“千里马大变样”的传闻终被证实。至此,东风悦达起亚实现了车型系列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5.
尼桑U13汽车在行驶中。发电机可正常给蓄电池进行充电,打开空调后。仪表盘充电指示灯亮(正常充电后指示灯为灭)。针对该车的故障现象,起动车后。用万用表对发电机给蓄电池的充电电压进行测量。充电电压值符合标准(13。8V);打开空调开关后,指示灯亮,发电机不充电。  相似文献   
46.
47.
48.
车用柴油机排气微粒控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车气污染日趋严重,由于排气微粒严重影响的人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订了更加严格的法规,各种降低微粒排放的技术在近10年相继出现,主要介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控制微粒控制法规的发展及现状,并介绍了世界排气微粒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针对6700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路面激励下的隔振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建立了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性能分析的13自由度整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模态属性,重点讨论了考虑路面随机激励下的动力总成振动响应。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车架和悬置子系统存在沿Z向激励下的模态耦合。  相似文献   
50.
锂离子蓄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能源体系,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好、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便携式仪表和工具,在电动汽车领域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电动车的发展,对车用二次蓄电池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现有蓄电池性能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经济性(成组使用寿命)和温度性能等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是电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