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3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The damage critical curved surface is derived by considering the related effect of isotropic damage and degradation of cohesion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Mohr-Coulomb strength la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displacement curve and networks of shear bands with the change of degree of damage, confining pressure and Poisson??s ratio a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by monitoring the stress-displacement values in the process of deformation of samples under plane strain and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The dependence of elastic-plastic response of localization is discussed. The non-uniqueness of the solution of equation is given. The orientation angle of shear band is derived by considering the related effect of isotropic damage and degradation of cohesion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The orientation angle of shear band obta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trasted to the orientation angle by measuring Mohr circle. It is shown that peak strength and residual strength depend on confining pressure. The networks of shear bands begin to appear in phase II of elasticity and develop in soften phase, and the shear band is formed in the phase of residual strength. As the degree of damage increases, axial displacement at the points of bifurcation and shear band decreases. The orientation angle of shear ban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amage degree. The orientation angle of shear band obta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measuring Mohr circle is not much difference when the damage degree is equivalent. The Mohr-Coulomb theory may predict the localized instability of sample by considering the degradation of cohesion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数字仿真、实物和半实物仿真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直接信号注入”的方式,设计实现了反舰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系统.围绕导引头末制导雷达回波信号的生成、注入,以及导引头输出数据的建模分析,详细研究了目标回波、箔条干扰、杂波等雷达信号环境模型的建模仿真方法,设计了导引头信号注入装置,并实现了根据导引头输出数据模拟反舰导弹机动弹道及反舰导弹性能的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压力板仪,进行不同干密度条件下非饱和膨胀土的土水特性试验,分析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基本特征,探讨干密度对膨胀土持水能力的影响,并根据试验得到的土水特征曲线推出其两个基本特征值。结果表明,不同吸力阶段干密度对持水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对基质吸力低于进气值的边界效应阶段影响不大,基质吸力超过进气值进入转化阶段后,干密度增大明显增强了膨胀土的持水能力;膨胀土的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都比较大,并且随着干密度的增大均增大。应用数学模型描述不同干密度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分析了干密度对数学模型参数的影响,给出了干密度、基质吸力和饱和度的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土压力的准确分析是确保基坑安全稳定的关键。结合基坑工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真实土压力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简要归纳了目前设计施工中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认识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把握真实土压力的一些建议:准确掌握环境岩土信息;加强计算方法、时空耦合效应等理论的研究;建立区域岩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以反分析为基础的动态设计;使用与监测信息密切结合的动态支护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水化作用引起结构发生温度开裂,严重威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造成车站结构渗漏。目前针对车站结构水化热温控技术的研究相对不足。为此,在混凝土结构中埋设换热管搭建地铁车站结构的水管冷却温控系统,开展地铁车站板式结构水化热水管冷却现场试验,实测车站结构的水化热温度和早期应变变化。首先,对比分析水管冷却技术对车站结构水化热的温控效果,并讨论水管冷却的换热机理;其次,分析车站板式结构的硬化变形行为,进一步探讨水管冷却对车站结构早期硬化热力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由换热管、水泵、水箱等设备构成的水管冷却系统可以用于地铁车站板式结构的水化热温控调节;与自然冷却相比,水管冷却通过加速内部混凝土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可降低车站结构水化热峰值温度3℃,提前水化进程约35 h;车站板式结构的水化热残余拉应力较块状结构和柱状结构略大,其水化热变形可分为受热“凹形”翘曲、散热翘曲恢复和散热“凸型”残余翘曲3个阶段;水管冷却可降低车站结构的早期峰值压应力、残余拉应力、温度翘曲应力约1/3,表明水管冷却系统可以有效控制车站结构的早期裂缝。研究结果对地下地铁车站结构早期开裂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领域,"课程"是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是职教改革的关键。其中,模块化课程体系类似于搭积木的构建方式,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很灵活,其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根据各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建构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不仅可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也可以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适应新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劳动市场需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18.
Applying MTS rock stiffness test machine, tests under triaxial condition were carried out for rockmass under loading and unloading. By measuring and analyzing such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stress, strain, elastic modulus, Poisson ratio and elastic wave velocity during the whole test process, the differences of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loading and unloading conditions were revealed,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excavation.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目前市场上几种主流类型的自动变速器机械跛行回家模式。针对某型6速液力自动变速器,通过人为地制造传感器、执行器、通讯总线等各路故障,分析此时变速及整车状态,总结出该型变速器完整的软件与机械结合的跛行回家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土工格栅经验型蠕变模型及其参数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土工格栅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蠕变特性,在不同荷载级别和环境温度的各种组合条件下,针对不同规格的土工格栅进行了长期室内蠕变试验,并根据对蠕变试验结果的综合对比分析,探讨了土工格栅蠕变曲线、荷载-应变等时曲线的一般特征。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荷载级别、环境温度、格栅强度与生产工艺是影响土工格栅长期蠕变特性的重要因素。结合粘弹性理论建立了反映土工格栅蠕变特性的三参数经验型本构模型,提出了合理确定模型参数的试验方法,并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荷载级别和环境温度对蠕变模型参数的影响。所建议的格栅蠕变模型能有效地对土工格栅加筋结构长期工作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