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7篇 |
免费 | 12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961篇 |
综合类 | 911篇 |
水路运输 | 941篇 |
铁路运输 | 882篇 |
综合运输 | 1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35篇 |
2020年 | 144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67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241篇 |
2013年 | 139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205篇 |
2010年 | 207篇 |
2009年 | 212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217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187篇 |
2004年 | 198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43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156篇 |
1999年 | 128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46篇 |
1996年 | 123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69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65年 | 5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热再生养护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公路养护需要的新技术,能快速修补沥青路面病害,并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62.
���ڹ��ܷ����ij��е�·�����ν������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道路网络中,各等级道路之间衔接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相关道路乃至整个道路网络期望功能的实现。本文以不同等级道路功能分析为基础,提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道路网规划,以交通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专项规划,以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的道路网络衔接规划的总体思路。结合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蒙特卡罗算法,分别计算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的系统可靠度,以作为不同阶段道路网络衔接的主要评价指标,并探讨道路网络衔接中的越级交叉问题。最后以郑州市某区域道路网络为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363.
364.
故障现象:一辆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突然出现起动机运转无力的现象。换装新蓄电池后,发动机启动正常。但使用不久,又出现同样的故障。 相似文献
365.
以四川宜宾市高县的典型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物性试验、矿物成分分析、饱和与烘干两种状态下的点荷载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析含水状态对砂岩强度的影响和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与单轴抗压强度UCS间的转换关系。结果表明:饱和状态下砂岩Is(50)在0.89~1.36 MPa,均值1.14 MPa,UCS为19.98 MPa,烘干状态下Is(50)在2.07~2.82 MPa,均值2.43 MPa,UCS为43.98 MPa;试样Is(50) 与UCS在饱和后衰减比例基本一致,约55 %,工程实践中可利用点荷载强度了解其软化特性;公路沿线典型砂岩建议采用UCS=17.53 Is(50)作为两种强度之间的转换关系。 相似文献
366.
为确保铁路隧道能够快速安全地穿越瓦斯突出煤系地层,依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的防突规定及旋喷桩工艺特点,从“堵”“排”结合的角度,提出一种旋喷围桩快速防突的新型施工方法。首先,依据防突原理,针对超前综合防突和工作面综合防突,开展了“堵”“排”结合的旋喷围桩防突工艺研究;然后,以叙毕铁路欧家湾高瓦斯隧道防突为例,进行了旋喷围桩防突工法中关于围桩桩径与瓦斯释放孔数量的多方案设计;最后,依据施工定额,结合工程量统计数据,从施工成本和施工时间方面将旋喷围桩防突工法与传统抽排防突措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1)封闭的高强度旋喷桩加固了防突区域轮廓周线上煤层的地质结构,隔离了围桩内外的煤体,截断了煤与瓦斯突出向围桩外扩展的途径; 2)仅对围桩内突出煤层实施地质钻钻孔和瓦斯排放,使消突范围大大减小; 3)与传统抽排消突方案相比,旋喷围桩防突工法桩内释放孔数量减少为原设计的1/5~1/3时,地质钻钻孔总工程量可减少13%~22%,施工成本按基价计仅增加1.7%~10.5%,既安全高效,又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67.
为刻画拥堵空间排队与溢出现象对交通流分配的影响,提出考虑拥堵空间排队与溢出的道路网静态交通流分配问题,并构建相关的求解算法,用于描述交通需求在起讫点移动过程中路网整体的宏观运行状态。首先,丰富和完善考虑拥堵空间排队与溢出的静态交通流分配的相关假设,提出次生瓶颈、拥堵干扰与渗透和分段化路段阻抗等基本概念和理论,来刻画拥堵交通瓶颈、拥堵空间排队等交通现象;其次,建立网络瓶颈识别算法和空间排队回溯算法,基于此构建考虑拥堵空间排队和溢出的增量分配算法,用于求解交通流分配的结果;最后,通过使用一个具有说明型的算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瓶颈识别、排队回溯和增量分配算法可以识别路网中的瓶颈位置及其拥堵排队区域,并可计算得到各路段上的分段分配流量;与点排队只影响瓶颈路段的运行状况和均一的路段分配结果相比,可有效描述路网整体的宏观运行状态以及由于拥堵空间排队所导致的拥堵干扰与渗透现象;不同于“时间片”的伪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新建算法的分配结果是“全时段”与“整体性”的路网宏观运行状态,包含了拥堵瓶颈的具体位置和空间排队的干扰与渗透情况;一般拥堵点排队模型和基于“时间片”的拥堵空间排队模型难以刻画拥堵干扰与渗透现象以及路网整体的宏观运行状态,故所建立的分配方法是对传统拥堵交通流分配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68.
369.
以蓝山湘江源至高塘坪公路段为工程背景,根据构建的格宾及土体格栅的路基边坡主动和被动破坏模式,运用极限分析原理获得了路基边坡挡土墙发生主、被动破坏时土压力的上限解。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了土体强度参数、格栅加固方式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和主、被动土压力的影响规律。最后,借助数值分析软件对该路段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可为工程路基边坡施工和支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