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299篇
综合类   152篇
水路运输   225篇
铁路运输   117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91.
平面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以往都是建立在假定环道上仅有一定条车道的条件下进行的,并由此再推导出当环道上车道条数大于等于2条时的环交口通行能力,文中尝试直接假定在环道上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车道的条件下建立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公式较原模型更为合理,将能更好地适应平面环交的规划设计以及实际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792.
沈锐利  侯康  张新 《中外公路》2019,39(3):101-106
为明确不同结构布置形式应用在三塔四跨悬索桥中的合理性,构建了主跨600~1 400m范围内的5座三塔四跨悬索桥,对汽车荷载作用下结构竖向刚度及主缆抗滑系数这两项控制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深入探讨了不同主跨跨径下塔梁连接形式、缆梁连接形式及缆索系统布置形式对结构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三塔四跨悬索桥在单跨满布汽车荷载下,随主跨跨径的增大,"中塔效应"越易缓解;当对鞍座进行适当改进以提高主缆与鞍座间的名义摩擦系数后,三塔四跨悬索桥桥跨布置可大幅拓宽;塔梁连接形式对"中塔效应"的影响体现在其纵向约束存在与否,无纵向约束体系的竖向刚度及主缆抗滑系数显著降低;缆梁连接形式对"中塔效应"的影响非常明显,但其导致了中央扣及部分吊索的疲劳、锚固及索夹滑移问题;缆索系统布置形式对"中塔效应"影响较弱,协作体系仅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综合对比分析表明:从缓解"中塔效应"的角度出发,不设置中央扣,塔梁间设置纵向约束的平面缆体系更适用于三塔四跨悬索桥。  相似文献   
793.
武汉市江南泵站深基坑工程因工期被压缩,需优化原支护结构以满足要求。为确定优化支护结构,以深基坑围护桩的桩径、插入比和内支撑截面尺寸为因素,选取围护桩水平位移和基坑外地表沉降为分析基坑变形的指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了武汉江南泵站的开挖支护过程,分析了各因素对深基坑变形的影响机理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基坑外地表沉降的显著影响因素为桩径和插入比,增加桩径和插入比能有效降低围护桩水平位移和基坑外地表沉降,插入比超过限值后对变形的影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94.
虎跳峡金沙江大桥主桥采用(766+160)m独塔单跨地锚式钢桁梁悬索桥。该桥仅在东岸设置桥塔,西岸直接将主缆通过复合索鞍结构后锚于岩层中。为确定复合索鞍在施工及运营阶段的受力性能,设计制作1∶4的索鞍结构缩尺模型,通过静载试验研究主缆力作用下的索鞍位移、辊轴接触应力分布规律和辊轴活动性能,并对索鞍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索鞍的竖向和纵向位移随索力增加逐渐增加,但增长速度变缓;辊轴接触应力分布不均匀,最不利荷载下最大接触应力为789MPa,最小接触应力为66MPa;加载过程中,各辊轴运动基本保持一致;对索鞍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后,辊轴接触应力分布变均匀,最大接触应力减小至578 MPa,最小接触应力增大至399MPa。  相似文献   
795.
负摩阻力作用下单桩的承载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荷载传递法和有限层法的数值分析对承受负摩阻力的单桩荷载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填土高度、桩顶荷载、桩端土刚度对桩身轴力、桩底阻力的发展及桩沉降的影响。研究发现软土地基中,0.5 m的填土高度就能使负摩阻力较充分地发挥,承载负摩阻力的端承桩与摩擦桩一样,承载力需结合桩的沉降确定。  相似文献   
796.
为研究悬索桥主缆销接式索夹在吊索力作用下的抗滑性能,以某单跨悬索桥为背景,采用ANSYS软件建立带端索夹的主缆多尺度有限元模型,研究吊索力作用下索夹的极限抗滑摩阻力、主缆与索夹表面接触压力及螺杆拉力随吊索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吊索力加载时,索夹的极限抗滑摩阻力比轴向加载时大幅减小,吊索力对索夹的抗滑能力有显著的削弱效应;索夹临界滑移时的下滑力明显小于按规范计算的极限抗滑摩阻力,索夹抗滑设计时应考虑吊索力的影响;索夹与主缆表面接触压力沿索夹长度呈抛物线分布,随着吊索力增加,上半索夹与主缆表面接触压力略有增加,下半索夹与主缆表面接触压力明显减小;吊索力会导致螺杆产生附加拉力。  相似文献   
797.
交流传动车辆电气制动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电气制动是交流传动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全面分析了应用于交流传动车辆的各种电气制动方式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制动效果,并以实例分析了各种制动方式在交流传动车辆制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98.
通过对汽车振动和噪声的分析,简要介绍汽车NVH特性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并提出汽车NVH控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99.
为研究桥墩高度对高烈度区连续梁桥抗震体系的影响,确定不同抗震体系的墩高适用范围,以黄茅海西引桥60 m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不同墩高下的约束体系对比分析,并在中间墩墩梁固结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过渡墩约束体系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墩高较低时,减隔震体系地震响应明显小于墩梁固结体系,减隔震体系优势较大;随着墩高的增加,桥墩刚度减小,桥梁的自振周期增加,墩梁固结体系的地震响应逐渐减小,减隔震体系的优势减小。因此,建议墩高相对较矮时采用减隔震体系,墩高较高时采用墩梁固结体系。由于过渡墩设置减隔震支座可明显减小横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且不会大幅增加纵向地震响应,因此采用中间墩墩梁固结体系时,仍然可以考虑在过渡墩位置设置摩擦摆减隔震支座进行减隔震设计。  相似文献   
800.
为有效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且随着LNG(液化天然气)船型发展呈现出小型化返加注的新需求,改造已建大型LNG码头,以适应新增小型LNG加注船的靠泊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基于既有大型蝶形布置LNG码头提出了一种新增靠泊簇桩系统的改造方式,利用空间模型对该结构进行模拟,分析其受力和系统位移,并验证大型LNG船系泊时对该系统的影响,最终提出一套针对该结构的设计流程。改造后的码头可靠泊返装多种小型LNG加注船型或运输船,适应性强、安全可靠、耐久性优越,且改造工期短、投资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